妈咪们在辛苦地生产完之后,要面临的挑战也一一迎面而来,像是产后忧郁、月子期的身体照护方法等等。其中,哺乳的健康照护也是许多妈咪特别关注的重点。
“家里长辈觉得全母奶宝宝吃不饱,不过老公却认为母乳有益健康,我真的是左右为难……”小青苦恼地说。
在“喂不喂母乳”的问题上,不少妈妈可能跟小青一样,因家人不支持、体质、工作环境等因素,而无法哺喂母乳,甚至自责。承受了这么多压力,妈妈们想坚持亲喂宝宝也变得困难,但如果我们建立正确喂养观念、掌握哺喂技巧,其实哺乳也能让妈咪变得自信和快乐,一起来看看哺乳健康照护的秘诀吧!
正确的哺乳观念
如果妈妈的哺乳观念不正确,又碰到长辈的质疑,就容易因为压力大而产生放弃喂宝宝母奶的念头。因此,以下介绍一些关于哺喂母乳的正确观念:
1. 宝宝含着乳头就睡,不知道宝宝到底有没有喝饱?
藉由吮吸,宝宝可以获得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吃饱了,宝宝依然会含着乳头,享受躺在妈妈怀里的味道。而且新生儿的胃容量小,每次喝的量不多,所以次数会比较频繁,并非宝宝吃不饱而需要一直喝。
2. 宝宝就算睡熟了,放到床上往往一下就醒,是不是因为肚子饿了?
新生儿因为刚离开温暖、黑暗的子宫,所以外界一些声音、光线变化,都会使宝宝受到刺激,因而睡得不安稳,而且宝宝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有时也会因为胀气,容易醒来。
3. 母乳宝宝常常一喝就拉,便便看起来偏稀偏水,是不是腹泻?
母奶宝宝排便的次数不一,如下:
- 出生一到两天:每天至少会大一到两次黑色或墨绿色的便便
- 出生三到四天:每天至少会大三次偏墨绿色或黄色的便便
- 出生五天到三周:每天至少会大三次偏黄色的便便。
宝宝拉肚子的颜色与味道会跟平常的排便不太一样,而且次数会比较多,这时一定要请小儿科医师检查。
宝宝的营养来自妈妈
母乳可说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而优质母乳主要来自妈妈摄取充足的营养。不过,现代的妇女往往家庭工作两头忙,忽略了自身的饮食习惯,如果妈咪想以母乳哺喂宝宝,便得从日常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或者适当补充一些含有维生素、铁或钙质的哺乳妈妈专用营养补充品,才能维持高品质的母乳。以下提供给妈咪哺乳的简单饮食原则:
- 摄取高营养价值、低热量食物,例如:蔬菜、瘦肉及鱼类等等。
- 哺乳期间每日母乳的分泌量平均约 850 毫升,而乳汁含有 1.1% 的蛋白质,所以哺乳妇每日应增加 15 公克的蛋白质摄取量,最好来自高生理价值蛋白质。例如:蛋、奶类制品、肉、鱼、豆浆、豆腐、豆干等黄豆制品。
- 每天都要吃到六大类食物。
孕妈咪应避免摄取下列食物:
- 菸、酒、咖啡与浓茶。
- 含脂肪多的食物,例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 少吃过咸或腌渍的食品,例如:腌肉、咸鱼、咸蛋等。
- 高热量饮品,例如:可乐、汽水等。
- 易诱发过敏的食物,例如带壳的海鲜、坚果类、小麦类食物等。
孕哺期每日饮食建议
奶量不足怎么办?
许多哺乳妈妈都曾担心奶水不足而想办法“追奶”(增加奶水),但是辛苦的追奶过程也让新手妈妈累坏了,包括每隔几小时就要挤奶导致睡眠不足、挤奶时姿势不正而腰酸背痛等等。
其实有很多原因会使乳汁分泌减少,像是妈妈太焦虑、劳累,特别容易发生在产后重返职场而的时候。建议大家哺乳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放松心情,而且愈常亲喂,奶量会愈多,平常可以多看婴儿或宝宝照片,以刺激乳腺分泌。或者,妈妈们也可以考虑在平时先将一部分的奶水挤出、保存起来,在无法亲喂母乳时,便能派上用场。
一般来说,医界普遍会建议哺乳妈咪每天至少喝 2,500 毫升的水,如此才能促进乳腺分泌奶水,或者也可以考虑补充卵磷脂、蛋白质、让宝宝多吸妈妈的乳头,这些方式都有益乳腺分泌。另外,哺乳妈妈也可多喝些汤品或是黑麦汁,促进奶量。
母乳哺喂方式
喂母乳不仅能让宝宝可以获得抗体,还能藉由吸吮的动作促进妈妈子宫收缩,加速子宫机能恢复。不过,许多新手妈妈常常因为宝宝吸吮方式错误,又无法掌握挤母乳技巧,导致乳腺炎,下面我们就来说明基本的哺乳动作:
※小提醒:有的妈妈习惯让宝宝吃某一侧的乳房几分钟,就换到另一侧乳房。但是,奶水刚开始大多是水分,后奶才具有营养成分。 所以正确的作法是要先吃空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乳房,才能让宝宝真正吃饱,不容易饥饿。
最后也建议家人充分沟通讨论。哺喂母乳要花费不少心力,如果有家人的支持,并适时给予安慰与协助,相信一定会让妈妈可以勇敢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