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血压:血压标准、高血压的症状、原因和治疗

长期的高血压(Hypertension)会提高罹患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尤其初期疾病并无显著症状,患者常常都要等到高血压所引发的疾病症状显现,才知道自己也是高血压一族。小编羊羊将于本文剖析高血压,从定义、成因、症状及预防等各种不同层面瞭解高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

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动脉管壁造成的压力,心脏打出血液打到动脉时的压力,就产生收缩压(Systolic),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的压力,则是舒张压(Diastolic)。这两者分别代表了血管在心脏舒张和收缩时,所承受的压力。压力大小的变化造就了高血压和低血压(Hypotension)。

影响血压变化的主要原因大致有2个,一是心脏泵送的血液量,每1次心搏送出的血液量愈多,血管要承受的压力也愈大;另1个原因则是动脉管径大小,我们时常听到的动脉粥状硬化(Atherosclerosis),就是造成血管堵塞、窄化的疾病症状,而这往往会引起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卫福部建议高血压前期的民众,应着手改善生活型态、监控血压,避免高血压状况恶化。

高血压的原因与种类

其成因可分为以下2种:

1. 本态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成因仍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生活习惯、压力相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皆属于此种类型。

2. 续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又称继发性高血压,此种高血压倾向突然发作,造成血压数值升高的程度,通常比原发性高血压还要严重。可能造成的疾病、药物因素如下: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 甲状腺问题
  • 先天性血管问题
  • 肾脏问题
  • 肾上腺肿瘤
  • 药物
  • 毒品

除此之外,还有1种“白袍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指的是患者在医院或让医师测量血压时,因为焦虑和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但在其他环境却不会发生的特殊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

对大部分人来说,高血压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能有头痛、呼吸困难或急促、流鼻血的症状,但通常这时的高血压症状已相当严重,更不用说这些症状也很容易被当作是其他疾病引起,甚至被患者忽略,因此,唯有定时测量血压,才是瞭解自己有无高血压最好的方式。

什么时候该求助医师?

首先得从建立固定量测血压的习惯开始,卫福部建议民众,满18岁后保持每年至少量测血压1次的习惯。若血压读数低于收缩压120毫米汞柱 (mmHg),舒张压80毫米汞柱,便属于标准值以内。如果量测结果显示已经是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请就诊与医师讨论如何改善高血压状况,并持续追踪血压变化。

另外,左右手量测血压的读数可能有所差异,请以读数较高的手臂作为主要测量手臂与判断依据。

引发高血压的风险

由于高血压几乎没有症状可言,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符合许多以下所列、可能造成高血压的风险,请记得量测血压并做出改善。高血压不仅会对血管造成负担,也会影响大脑、肾脏和眼睛等器官,提高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 老人
  • 种族(黑人较易罹患高血压)
  • 家族史
  • 抽菸
  • 饮酒
  • 压力
  • 缺乏运动
  • 肥胖
  • 钠摄取过多
  • 钾摄取太少
  • 慢性病,如糖尿病和肾脏病
  • 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
  •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 甲状腺疾病
  • 怀孕

大家都知道年纪大容易罹患高血压,但儿童高血压也同样存在,根据梅约诊所(Mayo Clinic),小于6岁的儿童可能会因肾脏病或心脏病引发续发性高血压,大于6岁的儿童则跟成人相似,可能因不健康的饮食或缺乏运动而罹患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高血压该看什么科,其实家医科、一般内科和心脏内科皆可以。而测量血压是用来判断是否有高血压的主要方式,不论是透过医师或医护人员协助量测,利用摆放在医院供民众使用的血压计,或是自行购买血压计并照着使用说明操作。

根据情况,医师可能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简称 ABPM),或者在家自行量测血压,制作血压纪录表,以利判断病情。

除了量测血压外,医师也可能进行以下检查,确认有无心脏病的风险或迹象:

  • 血液检查
  • 尿液检查
  • 胆固醇检查
  •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 ECG or EKG)
  • 心脏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高血压的并发症

  •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或称心脏病发作)
  • 中风(Stroke)
  • 心脏衰竭(Heart failure)
  • 代谢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 失智症(Dementia)
  • 周边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 动脉瘤(Aneurysm)
  • 肾脏疾病
  • 眼睛疾病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医师会依据每个人的体况、血压高低与其他风险因素,拟定专属疗程,以下列出可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 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 噻嗪类利尿剂 (Thiazide diuretics)
  • 血管收缩素受体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

通常会优先使用上述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则可能考虑使用以下药物:

  • 乙型阻断剂(β-blocker)
  • 甲型阻断剂(α-blocker)
  • 甲乙型阻断剂(αβ-blocker)
  • 醛固酮拮抗剂(Aldosterone antagonist)
  • 肾素抑制剂(Renin inhibitor)
  • 血管扩张剂(Vasodilators)
  • 中枢抑制剂(Central-acting agents)

 

高血压的照顾与营养补充

高血压患者就诊后,应按照医嘱服药,切勿自觉状况好转而自行停药,并且定期回诊,以掌握自己的血压状况。此外,健康饮食与多运动等方式,也有利于控制高血压,完整方法请参考高血压预防方法。

另外,摄取营养补充品如叶酸(Folic acid),也可能有助于改善高血压,不过请与医师讨论后再考虑摄取,以免它们与正在服用的药物交互作用,造成有害的副作用,以下为可考虑摄取的营养补充品:

  • 纤维
  • 叶酸
  • 矿物质
  • Omega-3 脂肪酸
  • 辅酶(Coenzyme Q10)(推荐阅读:心脏病营养补充品:辅酶Q10)
  • 左旋精氨酸( L-arginine,又称 L-精氨酸)
  • 大蒜

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高血压除了透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型态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没有高血压的人来说,以下方法可以帮助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若是高血压患者,则更需要采取相关行动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良好的生活型态包含:

  • 测量血压
  • 规律运动
  • 戒菸
  • 不过量饮酒
  • 排解压力
  • 减少咖啡因摄取量(推荐阅读:少喝咖啡10理由!助眠少焦虑护肠道)
  • 练习深呼吸放松
  • 健康饮食
  • 控制体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