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曾报导过病人因小伤口感染而引发败血症(Sepsis),短短数天就不幸过世了。败血症是一种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疾病,免疫系统为了消灭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会造成全身性发炎反应症候群(SIRS),这也成为判断是否罹患败血症其中一项因素。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统计,每年美国境内约有170万个败血症的病例,造成27万名病人死亡;在台湾,根据卫生福利部2017年的统计,败血症占台湾女性死因的第10名,死亡人数约3千人。
败血症的原因
许多感染都可能引发败血症,尤其是免疫功能不全、有病在身者,或是老人等族群,都可能因血液中入侵的细菌,而引发败血症。除了细菌之外,病毒和霉菌的感染,也可能造成败血症,只是机率相对较低。
血液遭到细菌感染称之为菌血症(Bacteremia),如果未经妥善照顾,菌血症可能会恶化成败血症。此外,若本身就有疾病在接受治疗,且使用了抗生素,在二次感染发生后,细菌可能会对抗生素产生抗体,就有更难消灭的风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败血症原因:
- 肺炎(Pneumonia)
- 腹部感染(Abdominal infection)
- 肾脏感染(Kidney infection)
- 泌尿道感染(UTI)
- 血液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败血症的 2 类感染症状
1. 轻微感染
轻微感染也是诊断是否有SIRS症状的依据,以下为轻微感染的症状,至少要同时有两种症状发作,才较容易确认是败血症。
- 体温:身体可能因发烧而高于摄氏38度,或是身体发冷而低于36度。
- 心跳加速:心跳速度每分钟超过90下。
- 呼吸加快:呼吸次数每分钟超过20次。
2. 严重感染
严重感染时若血压过低,还可能引发败血性休克(Septic shock)的症状。以下是严重感染时的一些症状:
- 部分皮肤出现红色斑块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呼吸困难
- 极端虚弱
- 昏迷
败血症的治疗及预防
在败血症发生的初期及早接受治疗,可以大幅减低死亡率。以下是2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
抗生素是最常被用来避免感染扩大的方式,不过通常为了避免的细菌快速扩散,会选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的抗生素,而非在瞭解细菌种类后,才选择特定的抗生素。若为严重感染的情况,可能需要透过大量的静脉注射(IV)来输入血液、药液和营养液。
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假使肾脏遭到感染,需要透过血液透析(俗称洗肾)来维持肾脏的功能。
2. 切除感染的组织
将感染的部位切除,可避免进一步地扩散。若您因意外造成伤口,请妥善消毒擦药,避免伤口因缺乏照顾而使细菌有机可乘,倘若您有疑似细菌感染的情况,请立即就医接受治疗,将败血症的发生机会降到最低,尤其是免疫系统本身就有缺陷的人,更要特别注意,一旦感染败血症后,很容易因二次感染而一发不可收拾。
败血症的后遗症
约有5成左右的败血症患者,战胜败血症后,仍有后遗症。因为经历严重感染的症状,可能会在患者身体各处产生血栓的状况,血栓会阻挡血液运送氧气至身体各处的器官,容易引发器官衰竭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