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吞药丸对小孩来说是个艰钜的挑战,不少人甚至长大后仍然很不会吞药丸,但台湾人常吃药,根据卫福部健保署资料,国人一年平均看诊约 15 次,一张药单平均开出 4.2 种药,是美国的两倍,一年吃下的各种药物总和,高达数十亿颗。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吃药时,药丸没有顺利吞下,在喉咙和食道过久,可能导致药物性的食道炎(Esophagitis)与食道溃疡。以下将介绍如何避免药物卡喉咙,预防药物性食道炎的发生。
6 原因吃药卡喉咙 多喝水、勿躺下防食道灼伤
药物卡在食道里是造成药物性食道炎的主因,有些口服药及抗生素,例如去氧羟四环素(Doxycycline),如果停留食道过久,特别容易导致食道受损或发炎,胶囊类的药品则更要小心,因胶囊遇水有黏性,较容易卡在食道,引发药物性食道炎。以下提供几个药物性食道炎常见的六种原因,并告诉您如何避免药物性食道炎。
- 水喝不够:吃药没配水或喝水量不足,容易导致药物卡在食道,一般建议吃药时至少喝 100c.c. 以上的水,以减少药物跟食道接触的时间。
- 吃药后马上平躺:刚吃完药就躺下,容易造成药物停留于食道过久,导致食道受损,建议服药后至少 10~15 分钟再躺下较安全。另外,尽量避免在睡前一刻吃药,因为睡觉时,唾液分泌及吞咽次数都会减少,又因为平躺,将更容易造成药物性食道炎。
- 躺着吃药:服药时应保持站立或坐姿,躺着吃药或吃药后马上躺下,是造成药物性食道炎的头号凶手。
- 食道狭窄:有些人因为食道狭窄或是药丸太大粒,容易卡在食道里,这时可考虑请医师开药粉或药水。如果还是得吞药丸,可以试着一次吞一粒,并至少配上 100c.c. 的白开水。
- 年龄:随着身体老化,消化的速度会变慢,食物停留在食道和胃的时间也就更长,又因年纪大,服用的药物也可能较多,增加了药物性食道炎的风险。
- 其他疾病:有些特殊疾病会导致食道变窄,不仅食物容易卡住,也增加药物卡在食道的风险。
食道炎的 5 大症状
引发食道炎的原因很多,药物引起的食道炎是其中一种,如发现吃完药后发生以下症状,很可能是药物性食道炎。
- 吞咽困难与疼痛
- 胸痛,吃饭时伴随胸骨后方疼痛
- 胃灼热(火烧心)
- 胃食道逆流
- 食欲不佳
一般药物性食道炎,通常仅有食道灼热感或吞咽疼痛的症状,配合医师指示服用药物,数天至几周即可复原,不必过于担心。不过曾有案例因药物卡在食道过久,导致食道穿孔,因此应特别留意,吃药后是否有不适的状况。提醒一般民众吃药时,喝水量要充足、吃完药先坐着或站立十分钟,可避免药物性食道炎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