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先生因左边耳朵闷塞长达2周,无法听清楚别人说话,担心是否罹患耳部疾病,吓得赶紧至附近诊所求诊。
经医师检查后发现,由于他耳毛偏多、耳垢代谢不正常,长期闷塞于耳道内造成耳垢栓塞(Impacted cerumen),才会这阵子都听不太到声音,直到医师为他夹出一颗颗坚硬的耳屎后,耳朵不适才获得缓解。
究竟什么原因会造成耳屎塞住?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平时该挖耳屎吗?如何清理才对?小编羊羊以下为大家一一说明!
为什么会出现耳垢?有什么功能?
耳垢(Earwax,又称作耳屎)是由外耳道表皮脱落的皮屑及分泌物混合而成的,通常会聚集在耳道最外面约1/3的位置。
外耳道的分泌物大多都具有抗菌与防水特性的皮脂,且含有抵抗细菌及真菌,能保护外耳道,其中的油性物质还能滋润外耳道皮肤,并形成防水保护层。
此外,耳垢特有的黏性,也可使灰尘、昆虫等进入耳中的异物,因被黏住而卡在浅处,不致于接近耳膜。
干、湿耳垢比一比!
人类的耳屎可分为呈现干燥屑块状的“干耳垢”及呈湿黏液状的“湿耳垢”。干耳垢多为灰色或灰褐色,质地易碎,而其成份则以皮屑与皮脂为主,较难堵塞耳道。
湿耳垢则多为褐色,质地又湿又黏,而其内含成份繁多,除了皮脂及皮屑外,还含有少许水分,也因湿耳垢密度较高,所以容易因堆积而造成耳屎塞住。
值得一提的是,耳垢类型是受基因所决定,欧美人湿耳垢者较多;台湾人则多为干耳垢者。
这6类人容易出现耳垢栓塞!
诸如年纪较大、罹患先天性耳道狭窄或长期配戴耳塞,都有可能导致耳屎塞朵的情形出现,以下为容易发生耳屎塞住的6类族群:
- 常使用助听器、戴耳塞或耳机者
- 耳毛旺盛者
- 湿耳垢者
- 皮肤容易脱屑的者
- 不当使用掏耳棒者
- 老年人
- 先天耳道狭窄者
怎么听不见了?耳屎栓塞6大症状一次看
当耳屎塞住时,可能会出现下列6种常见症状:
- 听力下降
- 耳鸣
- 耳朵有闷胀感
- 耳痛
- 头晕
- 咳嗽
耳屎塞住怎么办?公开耳垢栓塞的治疗方法
当耳朵连续3天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尽速就医检查。一般而言,耳垢栓塞多半因堆积时间过久,导致耳垢变硬,难以轻易地从耳朵清除,因此医师通常会建议使用耳垢软化剂,来解决耳屎塞住的问题。
巿面上的耳垢软化剂种类繁多,虽然很多无须处方签也可购得,但建议民众应遵守医嘱使用耳垢软化剂为佳,以下是耳垢软化剂的使用方法:
- 协助病患使用耳垢软化剂者,在开始滴药前应先清洁双手。
- 以药棉清洁外耳道。
- 将药瓶握于手中数分钟,使耳垢软化剂温度接近体温。
- 病患须将头侧一边,或侧卧在床/沙发上,将需要治疗的耳朵朝上。
- 协助者可将患者的耳朵轻轻地向上及向后拉,将耳道拉直,并按医生指定的份量将耳垢软化剂滴进耳道。
- 滴药后,将耳道入口的三角形软骨(耳屏)按下,然后轻轻按摩。
- 病患应停留在本来位置约2~5分钟,即可回覆正常活动。若需要点另一耳,可于10分钟后再重复上述步骤。
能挖耳屎吗?清理耳垢的正确方法报你知
大多数的情况下,耳垢会顺着耳道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排出外耳道,因此不必刻意去清理耳垢。用棉棒或其他硬物挖耳,会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内,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适及影响听力。
若一定要使用棉花棒,则建议用于吸除水分而非清除耳屎。民众在使用棉花棒时,应避免深入耳道,仅在耳道外侧以旋转的方式,吸除耳朵多余水分即可。
通常只有以下3种情况才需要挖耳屎:
-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听力障碍及不适
- 耳垢遮盖耳膜妨碍诊断耳科疾病(如中耳炎、外耳炎等)
- 需要长期使用助听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
如耳道已遭耳屎堵塞,影响听力或有搔痒、疼痛等症状,请前往耳鼻喉科接受医师的专业检查与治疗。不宜由其他人或自行掏挖耳朵,若伤及耳膜更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