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高烧不退又咳嗽,除了感冒之外,还可能罹患其他疾病,其中一种,就可能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作怪。从疾病名称来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并不常见,其实,它是淋巴癌的一种。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2019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台湾有近3千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癌症死亡率排名第9,民众千万不可对它掉以轻心。
究竟为何会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小编羊羊为您说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罹病原因、症状、分期及治疗方式。
什么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淋巴瘤是指人体中的淋巴球转变成恶性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受限制,可以从单一的淋巴结扩散至全身,俗称淋巴癌。淋巴癌又可分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以及何杰金氏淋巴瘤。在台湾,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率远高于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又以下列2种最为常见: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 非特定周边T 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
为什么会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针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成因,尚待医界进一步研究确认,目前推测可能原因如下:
- 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曾接受器官移植并服用免疫制剂者,或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性狼疮或爱滋病患者,较容易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 细菌、病毒感染:病毒会影响淋巴球,进一步转变成淋巴癌;有可能造成感染的病毒,例如第1型人类T淋巴球细胞性病毒HTLV-I、C型肝炎病毒或伊波病毒(Epstein-Barr virus)。
- 环境:长期暴露在杀虫剂或染发剂等化学制剂环境中,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机率也较高。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状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会出现许多症状,依身体部位不同,常见症状如下:
- 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淋巴结肿大部位如颈部、胯下、鼠蹊部。
- 肝脾系统:若肝脾肿大,会造成腹痛。
- 肠道系统:肠道系统的淋巴肿大会出现胃溃疡、胃出血或胃穿孔等问题。
- 呼吸系统:以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
- 骨髓系统:若骨髓遭侵犯,造血功能会变差引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则会造成不正常之出血。
- 神经系统:癌细胞入侵脊椎管造成疼痛、感觉异常,甚至出现神智异常。
除了上述的症状外,病患也会有发烧、夜间盗汗、体重减轻或疲劳等问题。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临床上以侵犯广泛程度作为分期基准,其差异说明如下:
- 第1期:仅有1处淋巴结有癌细胞。
- 第2期:2处以上的淋巴结有癌细胞,且这2处淋巴结在横膈膜的同一侧。
- 第3期:癌细胞已扩散至横膈膜的2侧。
- 第4期:身体有多处淋巴结被癌细胞侵犯,或是单一脏器伴随远端癌细胞侵犯,例如肝或肺。
以上4期皆有A、B期之分,若病患症状出现超过38度发烧、夜间盗汗、体重在半年内突然减轻10%时,可诊断为B期,若无这些症状者则为A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诊断方法
除了询问病史、临床上症状外,医师也会藉由下列方式来检测其他器官是否有受到癌细胞的侵犯:
- 触诊:触摸颈部、胯下、鼠蹊部是否有不正常的淋巴结肿大。
- 抽血:若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可能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所造成。
- 胸部X光:检查胸腔是否有遭癌细胞侵犯。
- 腹部超音波:侦测肝脏或脾脏是否有被侵犯迹象。
- 骨髓切片:检查骨髓是否受到侵犯。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
- 放射线治疗:以钴六十为主,主要治疗第1、第2期的病患。
- 化学治疗:若为恶性肿瘤病患,则需使用化疗。化疗为每3至4周施打1次,总共需要6至8个疗程;有的医师会采取密集治疗的方式,提高治疗效率,每周施打1次化疗,隔周使用不同的药物来减少抗药性。
- 混合放射线与化学治疗:适合肿瘤侵犯至鼻腔、脑部、脊椎或是肿瘤已经大于8公分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