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姐半夜起床上厕所经常看不清楚眼前的路,而不小心撞到周边的家具;晚上开车时也常因视力突然模糊,导致无法看清对向车道来车,不仅十分危险也让她非常困扰。面对种种不便,许小姐决定至眼科诊所就医检查,结果经医师诊断为夜盲症。
究竟什么原因会罹患夜盲症?怎么做才可以自我检测是否罹患夜盲症?又有什么方法可以诊断且预防?就让小编羊羊带你一探究竟!
什么是夜盲症?
当人在黑暗的环境下,待超过5分钟仍伸手不见五指,无法看清周遭环境形体,即患有夜盲症(Nyctalopia),而主要是因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包括提供色觉的视锥细胞及分辨黑白的视杆细胞出现异常,造成夜间视力下降,引发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常见4大成因要小心
夜盲症可分成先天性及后天性,而先天性的夜盲症多来自遗传性疾病,其中更以色素性视网膜炎最为常见;后天性夜盲症成因则包括缺乏维生素A,或因糖尿病所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而引起。以下列出夜盲症的常见4种成因:
- 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属于先天性夜盲症的眼科疾病之一,由于感光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出现异常或死亡,使患者出现夜盲症、无法分辨颜色,甚至使视力逐渐下降,最后还可能导致失明。
- 糖尿病:病患可能会因血糖太高,造成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若发生在眼睛内微血管最多的视网膜,则会导致视网膜感光及色素细胞退化,进而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引发夜盲症。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初期,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视力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若未即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视网膜水肿,甚至是黄斑部水肿,使视力不断恶化,最后还可能并发眼内出血及视网膜剥离,造成永久失明。
- 白内障:白内障好发于老年人,主要因水晶体老化所致,平时患者除了会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眩光等症状外,也可能造成夜盲症。
- 缺乏维生素A:为夜盲症最常见的成因之一,当体内维生素A含量不足时,会使视紫质无法合成,进而影响人在夜间的视力。另外,若长期缺乏维生素A,会让眼睛变得干燥,眼角膜也容易磨损以致感染及溃烂,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出现这5种状况要特别注意!自我检测夜盲症一次看
夜盲症患者平时可能会出现下列常见情形:
- 进入黑暗的环境下待超过5分钟,仍无法恢复视力。
- 在具有微弱光线的环境下,无法看清物体或人的脸孔。
- 对光线敏感。
- 在灯光周围会出现不明眩光、畏光等视力问题。
- 无法看见夜空中的星星。
夜盲症如何诊断?
夜盲症可至眼科先进行初步的常规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测量眼压、眼底检查。倘若视力出现异常,甚至有白内障或其他眼睛疾病,则可至医院,请医师评估是否需做视网膜电图(ERG)。
其用途为测量视网膜对光刺激的反应,纪录视网膜中电气变化,确定视杆细胞及视锥细胞的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来诊断病患是否患有夜盲症。
4方法预防夜盲症
目前不管是先天性夜盲症或后天性夜盲症,仅可藉由改变日常生活的方式来减缓视力退化的速度,而若罹患色素性视网膜炎,因多数成因来自糖尿病,所以进行血糖的控制即为预防夜盲症的关键之一。以下为预防夜盲症常见的4种方法:
-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平时可适量食用胡萝卜、金针、深绿色蔬菜、木瓜、蛋等食物,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减缓视力退化的速度。
- 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建议每半年至眼科进行视力检查,以利及早确认是否患有夜盲症或其他与眼睛相关的疾病。
- 配戴太阳眼镜:平时外出可透过配戴太阳眼镜或其他遮阳配备,避免遭光线直射眼睛,并降低罹患白内障、青光眼或黄斑部病变,进而导致夜盲症的风险。
- 血糖控制:由于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会造成视网膜感光及色素细胞退化,进而引发夜盲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若平时能将空腹血糖值控制在180mg/dL以下,即可降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