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心理谘商的研究多年,近期接触到一个案让我感触良多,似乎体现了现今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这位年过七十五岁的奶奶,在踏进谘商室的时候,眼中的泪水及颤抖着的语气,似乎在诉说着对寻求心理谘商协助这件事,以及事情的发展为何变成如此,充满不可置信以及不能理解。
与老伴携手打拚生活四十载,含辛茹苦将膝下几名儿女拉拔长大,眼看着儿女们都已经步入事业稳固,拉着小孙儿来看奶奶的年纪了,奶奶辛勤操持家务的、为孩子们打点好一切的双手,终于不再天天忙碌、打点生活一切,可以轻松舒适的含饴弄孙了。生活本该就这样顺遂地迈入下个快乐的阶段。
隐藏在坚强外表下的伤痛
然而事与愿违,本以为会与老伴相偕,平和地度过人生最后的十几年,却不知上天开了个大玩笑,罹患了癌症的老伴让本该安养天年的奶奶重新扛起照护者的责任。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在医院与家里疲惫的来回奔波,孩子们探望时脸上总是挂着不安的神情,以及老伴痛苦艰辛的对抗病魔,这些种种都在奶奶心中种下恐惧医院、也不希望自己是造成孩子们苦恼的种子。
老伴过世在奶奶心中留下一个痛苦、巨大的伤痕,本该要一起白头偕老的伴侣,如今却留下奶奶一个人面对偌大的空屋。想着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即便奶奶心中完全无法走出伤痛,却仍然强装笑容。每每孩子们询问,奶奶总是告诉他们自己过得很好,不需要担心。然而奶奶自己身上的疾病却让她不再有机会强装坚强。
在新年合家聚餐的一天,奶奶下楼梯时跌倒了,紧急送医奶奶才得知自己罹患了帕金森氏症,这解释了奶奶总是时常颤抖的双手,还有日渐迟缓的身体。孩子们坚持罹患疾病的奶奶不应该待在家中独居生活,应该送去照护中心,但奶奶只觉得很疲累,希望自己能留在家中、不要麻烦任何人地过完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与孩子们大吵一架后,奶奶赌气的回到家中,希望能用行动证实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不需要自己拉拔长大的孩子们担心。
年长者没有说出口的孤独
奶奶本以为自己能够面对生活,但随着日复一日相同的生活,扰人的病症以及太过空旷的房子却让奶奶的心情愈来愈负面,总是在夜深人静窜出不好的念头。幸亏小儿子在奶奶诊断出帕金森氏症后,花了更多心力关心奶奶的生活。不仅照三餐的嘘寒问暖,甚至在自己有时间时,总是带着另一伴到奶奶家中作客、和奶奶聊天。也因此小儿子最早发现奶奶的异常,并很快地将奶奶连哄带骗带到我的眼前。
乍听之下,奶奶的故事随处可见,甚有可能你我身边都有两三位这样的老年人。或许这些老年人平常看似活泼开朗,但其实他们内心孤独,若不深入与他们聊天,没有人能够发现。又或者家中这些老年人,嘴上总是说着重复的当年故事,希望听众次次都能给予热烈的反应。甚至这些老年人也跟故事中的奶奶一样,带着怕麻烦到身边人的心情,或是认为自己还能够照顾自己,拒绝身边人的关心。
多创造与年长者对话的时间
这些老年人有可能是读者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在我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之人。若有机会,希望读者们能扮演家中那位小儿子的角色,多多与老年人对话,就能及早在憾事之前预防或阻止。或在家中老人再次重复讲起过去的故事时,试着找出其中新的乐趣、尝试融入故事中,不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就能增加老年人敞开心扉、愿意多与你分享心情的机会。也要记得多多给予长辈们鼓励,听到家中长辈担心害怕时,不吝伸出双手给予支持及拥抱。
望各位读者珍惜陪伴的时光,人生苦短,因为长者身心健康渐渐走向下坡,能够给予关心陪伴的时光有限,若能在他们最不安害怕的时刻,能幸运地有你陪伴,就是他晚年时光最好的安慰了。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