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才开始登山,行不行

年龄不是问题,渐进开始才是关键
每当有人问道,「中年之后才开始登山/跑马拉松/练游泳/骑自行车,可以吗?」或是「做运动到底有没有年龄限制?」,以我自己长期做各项运动及我身边亲友的经验分享,我可以肯定的说,运动,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想运动,几岁开始都可以,即使已年届60、70甚或80岁。重要的是,怎么渐进开始、维持继续运动,增强运动的动机。

以登山为例,「登山」定义千百种,山岳难度有许多等级,有人认为有爬坡就叫登山,有人把爬象山、七星山叫登山,也有人觉得像玉山等级、甚至爬圣母峰才是登山,但是无论定义是什么,如果第一次登山时,没有好的经验或是受伤了,非常容易因此失去登山的兴趣,也就不会维持此运动习惯了。

从此爱上或是敬而远之,事前训练为首要
和健走、快走不同的是,登山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建议想登高望远、感受秀丽山林景致的朋友,必须先锻炼脚肌肉、提升体力,而健走、快走就是最容易进行及培养的训练运动。一开始可先从每次健走、快走30分钟以上,大约2-2.5公里的距离,每周走3-5次,再提高至持续走1小时,约4~6公里,训练大约半年,应该已有实力一次就能完成超过2.5小时以上,10公里的健走或快走,之后可以开始练习登山。

而登山也需要逐步增进,不能操之过急。初期选择约1小时左右路程、海拔100-150公尺,比较平缓的山。进而可挑选来回大约2-4小时路程的山,例如七星山,或是来回4-6小时路程的「纵走」,例如阳明山系。经过一年左右的训练,就能挑战登高山、爬百岳。

很多人登高山的入门首选为玉山,有意思的是,这通常也是决定喜好与厌恶登山的分水岭。如同前面的提醒,如果事先没有做足训练,就直接参与登山运动,结果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造成肌肉、筋腱与关节的受伤、关节受伤,但还是得拖着伤走回登山口,因此感觉非常痛苦,让其就此对登山敬而远之。而从此迷上登山者,接续就能挑战合欢群峰、雪山、南湖大山。再进阶就是奇莱主北峰、南华、奇莱南峰等。

保健品是原料,运动才是正常运作的动力
中年过后,为了避免关节、肌力的快速退化,很多人会补充钙片、葡萄糖胺、胶原蛋白、UCII等保健品,以为就可以强化肌力、骨头及关节,或是因为受伤、开刀、关节不舒服等等理由,减少运动或是不运动。若以工厂机器运作为例,事实上,保健品如同产品的原料,身体内的造骨细胞、干细胞等是工人,运动才能刺激加强肌肉、筋骨、骨骼的修复。而且,千万不能因为怕受伤或曾受伤等理由而中止运动,这样会造成肌肉骨骼机能退化。

要维持身体的活力,运动仍是最佳方法,保有运动习惯,可以让你有肌肉、少脂肪,关节维持正常。我的一位年近八十岁的邻居,因为腰椎关节问题而开刀,术后无法做强度运动,但是,她没有放弃运动,每天从自家开始走到斜对角邻居家,再走回去,来回十次大约六百公尺,一天做三回,就走了一千八百公尺。我建议她,如果身体状况好转,视其能力范围,也可以渐渐增加走路次数。还有,像我太太有髌骨外翻的问题,她用运动胶带固定髌骨,依然可以健走、登山。

每一次登山都是一种微旅行
要养成运动习惯,引发动机及维持喜好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好玩、有同伴、没有阅历过的经验都会是动机。例如,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登山,成为我的嗜好一直维持至今。而我太太则是50岁后才开始登山,吸引她开始登山的诱因就是气势磅礡的南湖大山。对我们而言,每一次登山就像是一种微旅行,即使是攀登同一座山,走同一条路线,随着海拔的升高、季节的变更,每一回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观、植被、观察不同的动、植物。登高望远与平地的景观也截然不同,总有无法预见的惊喜!如果你还没有运动习惯,或中老年之后才开始运动,健行、快走、慢跑、登山都是好的选项,开始并渐进增加强度,并维持下去,成为喜好与习惯,银龄生活将充满活力与乐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