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老龄实习生

许多人在退休第一年觉得生活蛮美好,但渐渐变得没有意义,想找些事做又不知道要做甚么。假设60岁退休,而台湾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4岁,战后婴儿潮的世代往往退休后还要活20多年。在这么长的岁月里难道就要整天无所事事的闲逛,或者三姑六婆地聊天吗?

从老龄实习生开始,赋予重返职场的新定义
有一群正向的老龄再就业者,或者称作「老龄实习生」,做出很好示范。像新加坡的社会企业银泉(Silver Spring)创办人Helen Lim,就是在62岁才创业,随后创立多间企业,包括长者人力银行和咖啡厅。事实上她在退休前是美国化学公司亚太地区人力资源部部长,具有跨国企业40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退休一段时间后觉得想要为一些中老龄求职者提供职涯咨询及工作媒合,所以创办了银泉社会企业。事实证明她的创业很成功,也符合国家社会的需求。

另外一个案例是电影「高年级实习生」的主角,一位退休的长者,他重新就业帮一家中小企业成功的发展,甚至以智慧让年轻女主管在家庭与事业间取得平衡。所以说随着人口平均余命的增长,熟龄族退休后重返职场也成为一个正向活跃的选项。上面两个例子都是透过重返职场,贡献一己之力而得到成就感,也发现自己不同的可能,创造新的价值。

充足准备,重返职场不贸然行动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从容地开创职涯第二春。根据大型求职网站2019年对45岁以上熟龄劳工的调查,有八成的人表示曾经因为年龄遭遇过职场的歧视。然而一半的人透露他们还有长辈需要照顾,其中又有一半自认无办法兼顾工作跟照顾长辈,显示出熟龄工作者的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工作者中有23%属于曾经退休又重返职场的人。其主要原因很少是为了追逐梦想或自我实现而重返职场,反倒是来自于退休金不够,想要分担家计、贷款或负债。如果我们就是这样的情况,建议要在重回职场前留意以下几点:

1.先调整身心状况,预演上班生活。例如调整作息,准备未来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

2.洽询政府单位,如劳动力发展署银发人才资源中心或就业中心,了解相关资讯及政府提供之协助,包括常见的熟龄劳工调节问题。尤其是已经脱离职场18个月以上的人,有必要在入职前参加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
3.利用书写及投递履历的过程,厘清2年内目标,妥善规划。
4.有心理准备将遭遇职场的歧视。
5.建议从较有把握的工作开始热身。
6.必要时寻求有经验的人或专业人员讨论。
寻找自我价值,也需量力而为
重返职场不一定要从挑战性高的职业下手,也可以试着从较单纯、能胜任的工作开始,如果做得顺利再挑战更难的工作。此外,有些非正式的「工作」,若能好好安排也能得到很大成就感,比如说很多长者投入宗教界当志工,攻读第二个学位等,寻找年轻时候未完成的梦想。
而一般从事上述「非正式工作」时的问题是,没有像我们在企业一般明确的制度与规划,如「上班」时间多长、何时休假、何时授权工作等。而无论正式或非正式工作,在重返职场时都可能有不调节的时候,通常一开始的症状都是失眠、焦虑、忧郁或者身体不适,这些是最早显现的指标,若持续一周以上就应该寻求协助。如果支持系统良好,可以跟家人朋友先讨论,若没有良好的支持系统,建议寻找心理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协助。
及早规划,建立良好身心状态
退休后往往还有20多年的岁月可使用,建议退休前就有妥善规划,包括考虑寻找另外一个新工作或非正式的工作。借着再度就业可以让我们找到存在的价值,持续贡献付出也使得生活有重心、拥有收入并维持活力,这些都可以让身心状态保持良好,避免肌少症或失智。为了避免工作变成过度压力,也别忘了维持健康行为,包含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正确饮食,建立良好支持系统,这样才能够达到生活跟工作的永续平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