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乐龄,学习力「不打折」
在职场上打滚数十年,早有一番成就的志隆,退休后着实享受了一段悠闲的生活。但时间一久,他觉得越来越不知道如何面对「拥有很多时间」的生活,每天除了待在家中对着屏幕发呆外,还可以做些什么;也发现自己渐渐很多事情变得提不起劲,脸上原先自信的笑容变得越来越黯淡。因缘际会下,朋友邀请志隆一起到社区大学参加课程,但志隆担心自己年纪大,学习时可能会跟不上而踌躇不前…。
步入乐龄,「学习力」仍潜力无穷
难道迈入熟龄,「学习」这件事一定只能就此打住吗?根据2015年发表于《心理科学期刊》的研究显示,年长者在一般知识的问题上表现较好,对自己的答案也更有自信,在更正自己错误的表现上也比年轻人更好。
林口长庚医院精神科医师刘嘉逸说明,年长者对于一般知识的广度胜过年轻人,且对于自己可能犯错时的警觉性及改善错误的注意程度较佳。也就是说:年长者在自己答案不确定时,较能提高警觉吸收新知,更正自己错误的知识,思考也较为稳健。由此观之,年长者的学习能力,其实不完全因为年纪的增加而下降,反而能透过一次次的学习经验中获得进步与成长。
退休之后才是人生海阔天空的开始
曾任职于经济部工程单位、荣工处的苏宁生,63岁退休至今已逾10年。退休前几年,女儿、太太两人推荐他去社区大学学习。除了陶艺课和园艺造景课,后来又独自报名二胡班,持续到退休后都乐在其中。
社大的二胡班每期课程结训后都会举办成果发表展,很多社区活动也常邀请他们去表演。许多二胡班的学员因此把演出要够水准当作努力的目标,每天安排进度练习,生活便有了重心。苏宁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精神。虽然凡事起头难,可是一旦跨出去,经历过几次,后面很多事情就简单多了。
苏宁生也坦言,除了植栽是从年轻时就感兴趣之外,其他全部都是50、60岁之后才开始学的,甚至以前不知道自己竟然对艺文活动有这么高的兴趣和潜质。他说:「退休之后才是人生海阔天空的开始,是探索自己、找到兴趣及性向之所在的最佳时机。」
不少人退休后顿失生活重心、百般无聊,进而产生忧郁情绪。这时可以趁机会重拾兴趣与学习,想想有哪些是年轻时很想做,却没时间做的。「年龄」不该是学习的阻碍,面对新事物时,不妨放宽心,保有好奇的态度尝试、探索与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