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医护人员或医护学生演讲「安宁疗护」时,提醒大家:「医护人员的身份是暂时借用的,我们最真实的身份是:有一天我会成为家属,我的亲人会末期,最后我自己会变成末期病人!」我们现在对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和方式,很像澳大利亚的「回力镖」,丢出去绕一圈飞回来,将来打到自己!活着时就要提早思考:「你的生命态度是:好死不如赖活?还是赖活不如好死?」我换个问法:「将来万一不幸重病末期,你会希望自己不要被插管、不要死得太痛苦?还是不论插管再怎么痛苦,你都坚持要插着跟它拚到底?」
急救治疗延长的是生命的宽度还是长度?
过去医护人员问家属:「要不要放弃急救?」请家属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可是对家属的心理是天大的挣扎,家属会这样想:「因为我放弃,医护人员就不做急救,是我害亲人死亡。假如我没有放弃,亲人应该还有救。」其实在生命或疾病末期所做的急救,只是折磨病人(亲人),只会延长他的痛苦,不会延长有意义的生命。我演讲「安宁疗护」问:「假如你被急救回来变成植物人,躺在病床上灌牛奶、换尿布二十年,你愿意这样被救吗?」大家都不愿意,可是家属都说要救:「就算救回来变植物人,至少我们每天可以看他两次!」等到救回来后,家属一个月都来不到两次。
安乐活,自然死
我去年说:「安乐死比较简单、省事又省钱」,病人活着很痛苦,不用帮他解除痛苦,直接把他弄死就没事了,这是「安乐死」:「因为痛苦而解决人」。「安宁疗护」则是:「为末期病人解除痛苦」,除了优先进行疼痛控制与症状控制,身体照顾之外,还要想办法去化解心理、社会、灵性的困扰,让末期病人还活着就得到安乐,叫做「安乐活」!如果疼痛控制没做好,病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痛到想要跳楼、跳海自杀,痛到要求「安乐死」。「安宁疗护」必须做到让末期病人「安乐活」而后「自然死」,他就根本不需要「安乐死」!
透过安宁疗护,维持生命最后的质量
以前经常有家属问我:「我的亲人已经末期,你为什么还要赶我们出院?」我说:「不是因为末期就要被关在安宁病房关到死!病人很想赶快回家,安宁疗护强调尊重自主权和个别差异,安宁病房要在最短时间处理到让病人可以回家。」安宁病房是「中途休息站」而不是「终点站」。疼痛控制的目标是让病人清醒着不痛、可以过他的日常生活,让他按时吃药就不会痛,才可以让他赶快回家去做他想做的事,而不是把剩馀的身体能量都用在忍耐疼痛当中。末期病人选择「安宁疗护」绝对不是放弃生命,反而是珍惜生命的活到最后。倒是家属经常把病人送来安宁病房后,就各自上班上学忙他的事情。我对家属说:「末期病人最需要的是家属在身边陪伴,我们有再多资深受过训练的安宁志工,都比不上你们家人的亲情陪伴。」我以前到内、外科病房看会诊,有些家属说:「我们还没那么严重,你先不用来看。」我后来说:「等病人昏迷,住马路上和住安宁病房有差别吗?」昏迷才转入安宁病房,主要为了陪伴家属,对病人其实帮助不大。为什么不让病人早点来享受安宁疗护服务,增进生活质量,发挥生命的使用权,发光发热到最后一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