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急速增加,家庭结构转为以核心家庭为主,家户人口数减少,少子女化、劳动力下降,这趋势对超老龄社会的到来是必须面临的挑战。根据内政部统计,目前每户平均人口数为2.65人,以目前全台79.4万长照人口有高达30万人系由家属自行照顾情况来看,「老人照顾老人」将成为台湾社会未来的现象。
老老照顾的艰难处境
「老老照顾」的特殊考察比起一般成人更为复杂艰辛:年长的照顾者因年纪增长,加上身体健康问题,尤其是需要24小时照顾失能者的照顾者,除体力高负荷之外,精神层面处于紧绷状态;因此容易导致身心失衡,有时也增加罹患忧郁、焦虑与失眠的风险。
年长者经济能力不及以往,照顾者可能因照顾限制,不得不减少原先有收入的工作,以致经济更加窘迫。医疗费用、雇请看护,或是改善居家环境等开销,对照顾者及其家庭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与其他家人对照顾工作的冲突等,这些都是照顾者所承受的压力源。
照顾者可能因照顾工作,个人的时间安排受到局限,没有闲暇参加社交娱乐活动,进而可能导致与孤单无助,社会疏离。尤其对年长者而言,本身的资源与网络互动本来就相对不足,这些压力警讯常被忽视,老老照顾处境的难题长期处于低估的状态。
家人合作,成为照顾者坚强后盾
有效的照顾者压力调适方式应该是多元、多面向的介入模式,对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的考察,尤其是老年照顾者。家庭中成年子女主动参与,无论是在经济或生活安排上都可以成为老老照顾最大的后盾。因此鼓励家人们应主动关心年长的照顾者,多与老年照顾者协商分担照顾责任;一方面也提醒年长的照顾者要量力而为,尽可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照顾限度、需要家人提供的支持,保持良好的沟通减少误会。毕竟照顾是条漫长的过程,照顾者必须先照顾好自己,保持身心健康,电力充沛,才能照顾好家人。
协助长者增加了解信息知識也是有效调适方式之一,经由社区邻里活动、医院卫教数据、报章媒体、网路等多元接触,让照顾者与病人了解疾病和照顾知識,可以减少对疾病未知的恐慌。协助长者运用社会福利,选择符合自己的资源,以做短中长程的照顾规划。
预先部署,建构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面对老老照顾的趋势要有心理准备,提早因应。持续社会参与,尽量保持身心健康、规律的生活与运动等,可以有效延缓失能的到来;也建议大家预先养成搜集政府资源、日托、照顾者支持团体等老年照顾信息,为自己未来步入老年生活预做安排。期待政府建构「健康生活」及「行动无碍」的老龄友善环境,增加对65岁以上老龄家庭照顾者之支持性服务,使照顾与被照顾的长者能拥有健康、快乐及尊严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