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陪伴,让长辈好开心

宠物陪伴,让长辈好开心
老年朋友常和子女分开住,一方面是子女工作地点可能不在同一城市;一方面是生活习惯不同,容易造成摩擦。可是,老人除了运动、旅游、找朋友聊天、做志工等等之外,常常感到孤独寂寞,甚至对余年有「无望」或「忧郁情绪」。所以,渐渐有许多老年朋友,或是其子女开始鼓励以养宠物来排解寂寞,让晚年生活重拾乐趣,寻回重心。

宠物的陪伴带来情绪的支持
一篇发表于「BMC Psychiatry」期刊由英国利物浦大学团队进行的研究指出,养宠物能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带来宝贵支持。研究团队搜寻百篇医学论文,探讨狗、猫、仓鼠、雀科鸟类以及金鱼对研究参与者在心理健康上所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参与者曾被诊断出严重精神状况、身体健康问题或是发展上的障碍。结果发现,透过宠物有助于这些参与者管理他们的情绪,并分散他们对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症状的注意力。
研究参与者表示,宠物增强、鼓励他们与外在世界保持联系以及身体上的活动。例如养狗时,透过遛狗等活动能鼓励社交活动与加强社区连接。养宠物也能让人强烈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例如,一位参与者表示,当感到沮丧、想自杀时,阻止他的是他的宠物兔子,他不能离开是因为兔子需要他。还有一位参与者提到,当宠物夜晚来到自己身边时,让你了解「它需要你」跟「你需要它」是一样多。

「宠物效应」,与宠伴一起营造良好关系
愈来愈多研究指出养宠物有助促进身心健康。例如,一项大型研究指出,养宠物能为有忧郁症、焦虑症、精神官能者等患者提供一种深刻的「本体安全感(ontological security)」,也就是感受到生命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意义。另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调查指出,养狗能避免焦虑,并与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有关。研究者表示,宠物所提供的接受不带有价值评断、它们给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这通常无法从家人或其他社会关系中获得。

专家们将其称为「宠物效应」,美国心理健康协会(Mental Health America)指出:「宠物效应,也被称为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种人与动物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对双方的健康和福祉都有积极的影响。任何宠物主人都会告诉你,和宠物一起生活是有好处的,包括持续的陪伴、爱和感情。」人类动物关系研究所(Human Animal Bond Research Institute)2016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参与研究调查的主人中,有近75%的人表示,宠物毛茸茸的外表、对主人无条件的爱等优点,对于家人的心理健康有所改善。其他研究证实将宠物运用在治疗上时,对特殊的病患有明显的效果。在生理上一个人和宠物产生互动时,例如在对宠物说话和轻抚宠物的时候,血压会显著的降低,有助于松弛。

从宠物治疗对失智老人运用效果之研究中,发现当失智老人与小狗接触时,小狗可以提供多样的感觉刺激及增加失智老人的社会行为。使失智老人的自我概念、生活满意度、精神稳定、社交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心理功能、情绪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宠物可以带给病患生活的动机、运动的刺激、打破冷漠、带来欢笑,及做为和病患沟通的催化剂。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介入,更是专业人员的一种治疗工具。

宠物陪伴,让乐龄生活更活跃
老年人养宠物,还可以增进下列益处:
1.增加知觉刺激,使有能力表达自我感觉。
2.增进社交活动与语言表达。
3.增加责任感。
4.从照顾动物中增进自我价值。
5.提供情感表达的安全环境。
6.提供身心纾解的机会。
7.提供身体运动的机会。
全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孤独」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缩短寿命。宠物可以帮助填补这个空白,因此养宠物的确是一种适合的方式。

另外,宠物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渡过老年阶段所面对的寂寞、不安和焦虑。因此饲养普通的宠物通常也不会导致太大的开支,反而是宠物会使人更健康,减少了医疗费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