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压,让工作与生活平衡

农历年刚过,相信不少人选择在这个阶段转换工作跑道。而男性与女性转职原因也不尽相同:许多职业妇女可能因为有孩子之故,晚上回到家后要做家事、喂小孩喝奶、哄小孩睡觉而睡眠不足,导致隔天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出错。如果长期影响到工作进度,可能造成整体公司的损失。

因此不少职业妇女为了应变孩子的出生,选择离职或转职。男性转换工作常见的原因,则是为了跳槽到薪资更高的公司,但相对需要负担的责任也就更多,如果调节不良,很容易出现身心症状。我有许多个案因为没有担任过主管或新领域的工作内容的经验,导致焦虑、做恶梦,影响内分泌等症状,增加忧郁症的风险。

上班族真的无法平衡生活与工作吗?以我个人经验为例,以前在救国团张老师服务时,婆婆常常不解我因为工作而不能回家做晚餐或每天洗衣服,即使与先生沟通,婆媳之间的冲突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化解…这也是许多公婆或父母会出现的感受,认为即便忙于工作,也不能忽略家事或应该定期回家探视父母。

当我们面对蜡烛两头烧或非过往能力可及的任务时,刚开始会出现焦虑、害怕、愤怒、不知所措等情绪,可能因此对家人说话的态度不佳,与家人发生冲突;在工作上也容易与同事产生口角,或对工作失去热情,变得常请假或工作效率降低。但许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压力」状态,置之不理,进而引发忧郁、恐慌及失眠等问题。

有些人即便处于长期压力中,但持续透过运动、唱歌、找朋友聊天或谘商,纾解情绪,会大大降低罹患忧郁的风险。因此,重点不在于「压力」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调适、找到情绪的出口。相较于中、老龄者,现代年轻人更懂得使用资源(例如:失业时知道可以找就业服务站;

心情不好可以寻求身心科医师的协助)。性别也有所差异,女性倾向用倾诉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男性则希望能自己承担责任,较不会开口聊自己的感受,甚至觉得睡一觉或过一阵子就会好一点。

建议每个人都要定期检视自己的情绪状态,了解情绪的变化及建立纾压习惯,也可以每天晚上写下今日值得感谢或美好的回忆(任何微小的事都可以记录),或也将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

透过书写,能重整思绪,强化正向的情绪感受。另外,讲求做事的方法也很重要,工作性能是可以学习的,尤其工作属于「需要常加班」或「责任制」的性质,可以透过坊间多元的课程学习不同的技巧,例如电脑应用技巧、语言学习或沟通方法等,帮助自己事半功倍。

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纾压方式,改变生活步调,找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