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如何不寂寞

「孤单」几乎是老年的宿命。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境遇不同,但比起年轻时候,老年会有更多的独处时间。年老时,老友逐渐疏远、凋零,孩子各有自己的生活,老伴也终有离去的一天。慢慢的,必须面对一个人睡觉、吃饭、散步、泡茶、沉思的日子。

一个人生活容易产生寂寞感。寂寞虽然不是病,但寂寞会增加个体在健康上的风险,例如:提升发炎反应相关基因的表现量,或是降低对抗病毒相关基因的能力;孤单、忧郁也和老年人心智衰退有关,感到孤单者其心智衰退的速度,比其他人快20%。研究显示,无论健康状况或社会地位为何,寂寞的老年人在六年内的死亡率,是不寂寞老人的两倍。然而,寂寞不是因为孤单,而是心灵空虚。老了,如何一个人生活不寂寞,必须学习积极独处的能力:

一、顾老身:老年最难挨的孤单是躺在病床上,却四顾无人。年老必须更注意饮食、运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生病的机会,尽可能缩短晚年卧床时间。

二、保老本:有钱不一定会赢得尊敬,但没钱却很难保有尊严。年老一定要掌握足够基本开销的财源,才能维持独立自主的生活。

三、装老傻:大智若愚,傻不是无知,而是怀着一颗慈悲、宽容的心。如此,世界就会变得更柔软、更宽敞,就会碰触到许许多多感动的事。

四、当老哲: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钱财、地位,而在于找到生命的意义;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比较能够克服孤单的焦虑。

五、寻老趣:老年生命的价值定位和自我认同不在于职位,而在于专业。培养一两种专业或半专业的才能或嗜好,会让生命更有充实感和成就感。

六、再工作:老年工作不是苦命,而是一种价值的维系。从事part time的工作,不但可以赚取生活的零用金,也是跟外界保持接触的重要管道。

七、习单飞:孤独需要练习,一个人去旅行,是一种异地反思,可以在最自然的情境下,正视及把握自己,透过新的体验丰富自我。

八、爱艺术:艺术是浩瀚的世界,老年时光,不太会有人打扰,正可以利用独处时间参与艺术,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让生命无限延伸。

九、交新友:老友总会凋零,生命总是充满感慨。老年生活圈不能只限于老朋友、老同学,结识忘年之交,不但可以增进世代理解,也会有新的激励。

十、求新知:老了,不能只有靠回忆过日。继续学习不但可获得新知能、新体验,让思考保持敏锐,也让每天的生活充满期待。

十一、好阅读:老年最宜阅读和书写,过程中,往往能发现生命另一番天地,不会感到孤单。

十二、养宠物:狗是最忠诚的朋友,宠物是人际间的润滑剂;养宠物的人,较少遭受寂寞的侵蚀,也较少罹患忧郁症。

十三、做志工:参与志工活动服务社会,不但可以强化社会连接,也能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命。

十四、有信仰:信仰往往能够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常常参与宗教活动的老人,比起那些不常参与者的死亡率低,幸福感也比较高。

扭转孤单与寂寞的老年生活,就从这几个建议着手,让银发阶段丰富又趣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