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失落感,建立老年生活价值

九十岁的苏奶奶,在八、九年前,因原本个性严厉的丈夫中风,性情变得更加急躁、时常发脾气,甚至还出现妄想,她在照顾先生的压力下,开始变得闷闷不乐。一次,她北上至女儿家住几天,原本的情绪更低落,甚至觉得女儿养的猫,都出现瞧不起她的眼神。低落的情绪、在乎他人的眼光、对自己失去信心的苏奶奶,连猫咪的眼神都成为打击她的关键。

苏奶奶不但罹患忧郁症,还有巴金森氏症缠身,时常感到脖子很紧、双手颤抖、动作变的缓慢、肢体也比以前僵硬,神经开始退化,甚至出现肚子痛的现象。六年前某天晚上,苏奶奶的腹部大量出血,送医急救才发现,被诊断出已罹患卵巢癌第四期。经历了开刀、化疗之苦,苏奶奶的情绪也随之低落、起伏,在癌症病情获得控制一年多后,没想到先生竟离世了。一连串的事件与重大变化,使苏奶奶一直深陷于忧郁症之中。

 

幸而家人的关怀及即时带她求助专业,苏奶奶定期接受药物治疗,此外跟着女儿一起学习刺绣,她会自己看书或上网看教学视频,并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刺绣作品。女儿也协助她学会气功,每日规律练习后腿部抽筋不药而愈。在子女协助下,她开始使用手机的通信软件,与台北的家人或国外的孙子进行视讯,感到十分快乐。因此她对于生活充满无尽的感谢,这一连串改变,让她走过忧郁,活出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到,苏奶奶因为照顾生病的丈夫,备感压力,加上自己身体不适,让原本情绪低落的她,在一连串的重大事件后,引发忧郁症。

 

我们的生活建立在六大面向中,分别为:生理、心理、灵性、家庭、工作与人际。

而忧郁症是源于「失落」,人在失落时会感到忧郁,当迈入老年,六大面向慢慢皆有失落现象─身体生病、心理缺少新的学习与观点、家庭中儿女离家打拼与伴侣离世,工作上退休失去职场舞台、人际互动也因朋友离世而减少、灵性上对生命价值感到灰心等,都是引发老年忧郁症的原因。

因此,协助老年人重新审视这些面向,从中找到生命价值及生活目标很重要。无论是定时到公园运动、学习新事物、培养新兴趣,与家人朋友交谈、担任志工,心灵信仰等,都能降低老年人的失落感,加上药物治疗,可大幅降低忧郁的机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