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老年人身边的黑狗

73岁的陈太太独居于桃园县,自认为身体状况很好,每天打太极拳,少有人际互动。没想到四个月前跌倒后,造成大腿骨折,开刀后躺床三个月,之后就罹患严重忧郁症,动作像木头人一样僵硬,面无表情、ㄧ心想死。

 

陈太太发病前,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其实潜藏几个危险因子,包括丧偶独居、支持系统薄弱、骨折造成失能、失眠、疼痛等。老年忧郁症的危险因子主要包括女性、过去有忧郁症病史、最近有丧偶、失眠、内外科疾病造成的失能等;次要因素则包括社经阶层较低、支持系统薄弱、认知功能不佳以及疼痛等。

引发老年忧郁症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从生理方面而言,年轻或中年时有罹患过忧郁症,老年阶段会有更高的复发机会。晚发型忧郁症指的是65岁后第一次罹患忧郁症,常因其他脑部病变所造成。老年人通常同时罹患多种疾病,例如中风、心血管疾病、癌症、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脑部结构及功能,因而产生忧郁症。特别是血管性原因,这些脑部变化包括大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深部白质变化。

若这些变化影响到与忧郁症相关的神经回路,就可能发病,因此也称为血管性忧郁症。此外,疼痛、缺乏运动等生理因素也与老年忧郁有关。身体的疼痛可能是忧郁症的成因或结果,而缺乏运动与忧郁症的关联,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研究证明,不过规律的运动的确能改善忧郁症的发生。心理与社会因素则包括如丧偶、独居、经济困难、支持系统薄弱等。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会彼此交互作用,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忧郁症。

 

根据台湾过去的研究发现,社区老年忧郁症的比例高达20%,也就是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位有老年忧郁症。少子化与老龄化的社会使老年忧郁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子女常不在身边,而父母却活得更老,这些长辈除了可能罹患多重生理疾病,心理上孤独、丧偶、缺乏支持系统等危险因子也随之提高。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让年轻的老年人照顾较老的长者,是一种因应老龄化社会的方式,除了让长者有更完善的照顾,也可以让刚退休、身体机能还很正常的年轻长辈拥有服务的机会,从中找到自我价值感,避免老年忧郁的发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