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30岁罹患忧郁症的女子,将生病的母亲火烧后推入圳沟淹死…」、「一名21岁的孙女因祖父骤逝,不忍将生病的祖母送至安养机构,竟持菜刀砍杀祖母后自杀…」,照顾者因承担过多照顾长辈压力,而出现暴力或自我伤害行为的新闻事件频传。根据卫福部于2010年至2011年进行国民长期照护需要调查,结果发现有39%主要照顾者感到有经济负荷,高达32%照顾者感到无法承受的压力。
照顾老年忧郁症患者,必须先了解其症状与特征,老年忧郁症患者容易出现:抱怨身体不适、认知功能障碍(忘东忘西)、失眠、食欲不佳、体力衰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意念。对于照顾者而言,将长辈照顾面面俱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过程中,照顾者容易因为要注意的事项太多,加上忧郁的老年人时常愁眉苦脸,加剧照顾者的心理负担。
因为照顾者压力过大或情绪问题而引发家庭悲剧,原因往往来自照顾者无法获得适当的纾压与喘息机会。当照顾者为了照顾长辈,而忽略自身情绪状态时,容易出现紧张、情绪性言语、对周遭的人或患者感到不耐烦、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些照顾者甚至会出现自责、忧郁情绪、自杀想法等情况,此时需要建立纾压习惯,并与其他家人轮流照顾长辈。
照顾,是一件很疲累的事。面对长辈的疾病,无论是身体的老化或是忧郁症,都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建议照顾者需要学习调适自己的生活,切勿把整天的时间花在照顾上,可以每周给自己一些时间运动、休闲娱乐或培养嗜好,让自己能暂时脱离照顾的情境中。若是与长辈不同住的子女,可以每天打电话向父母嘘寒问暖,询问其生活状况,或是在长辈家中加装视讯设备,以了解长辈的生活起居,同时也能请托邻居多加留意长辈平日的状况,若有社区活动,鼓励长辈随同邻里居民共同参与。少子化现象,也使许多照顾者无其他家人可以协助分担照顾责任,或是子女远居国外,独留长辈一人在台的现象越来越多,建议可以透过居家照护或日间照护等机构,使长辈拥有部分支持系统。若在照顾过程中,面对长辈的负面言语或情绪时,尽可能避免自身情绪被影响,切勿因为长辈情绪而过度反应。若照顾者的负面情绪反应到言语、口气或表情时,会使患者更加自责,出现更极端的想法。若照顾者当下无法控制情绪,建议先离开当下环境,出去走走、散心、找人聊聊,让自己有和缓情绪的空间,若依然无法纾解负面情绪,则须考虑寻求专业协助,避免导致忧郁症的发生。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疾病越多,认知功能也会随之衰退。身为子女,对于家中长辈出现老化现象,应该要有所了解,并适度给予陪伴,避免发现长辈罹患忧郁症后,过于急切希望长辈恢复角色功能,反而增加双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