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忧郁症有的是来自于年轻即发生的忧郁症,这是所谓的早发型忧郁症;也可能是年轻时没有忧郁症,直到老年才发生,一般定义上会说是60-65岁以后发生的晚发型忧郁症。当然也可能续发于一些内外科疾病,或续发于一些药物或物质滥用等。
忧郁症在临床上,常会有忧郁情绪、丧失兴趣、失眠、食欲下降、罪恶感、负面想法和自杀意念等。在精神医学上,常会以临床病情的多寡和严重度,来定义是否达到所谓重郁症的诊断。许多研究已经发现,老年忧郁症状对患者的影响包括,包括生理活动下降、自我健康维护降低与服务需求上升等,在台湾常见到这些患者反复在各个医疗科别里寻求检查。老年忧郁的患者常合并有执行功能下降的情形,执行功能代表的是大脑的前额叶的功能,主要包括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合并执行功能下降时,他们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常常比较差,也较容易复发。
老年忧郁症的引发成因通常会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看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生理原因包括:
(1)脑血管因素:一些影像学的研究发现,老年忧郁症患者的脑部常有白质的病变,尤其是在前额叶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病变而造成,进而产生忧郁症。所以带有脑血疾患的危险因子的病患也较容易出现这所谓的「血管型忧郁症」,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这类血管型忧郁症的病患比较容易出现精神运动迟缓,也较少会有罪恶感,一般的病识感也较差。
(2)神经退化因素:一些研究显示,忧郁症的病患有较高的比率会得到轻度认知功能缺损和阿滋海默失智症,尤其是反复发作的忧郁症病患。当然一些失智症患者也会有忧郁症,有的学者认为忧郁症是部分失智症的前驱症状。巴金森氏症是另一个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这类患者也有很高的忧郁症比率。这些退化性疾病和忧郁症的关系显示某些脑区的退化会容易产生忧郁症。
(3)生理疾病并发症:一些生理疾患常容易发生忧郁症,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背痛、慢性关节炎和听觉视觉缺损等的患者。这些忧郁症可能是疾病本身的影响,也可能是一些药物的因素,例如某些贺尔蒙制剂、高血压药物和肠胃药物,都可能会导致忧郁症。
另会引发老年忧郁症的层面则是心理与社会因素,二者常互相交替影响,这部分的影响不亚于生理疾患,例如安置于机构的失能老人,面临的问题包括生活环境的转换改变,生命的意义和失去自我掌控力等心理反应,都会构成忧郁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其心理、社会因素可区分如下:
(1)人格个性因素:某些人格个性特质的人较容易产生忧郁症,包括神经质,强迫性人格,和较没有安全依附感的人。
(2)行为因素:当一个人面临无法改变的困境,在持续反复努力都失败后,就容易产生忧郁症,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老年人常会面临无法改变的慢性疾病或失能,如果无法适当的自我调整去调节,极可能产生类似习得无助的现象,而产生忧郁症。
(3)认知扭曲因素:对于自我没有信心的人,常会以负向的角度看待自身的情形。这种认知扭曲的人在出现压力情境时,一般都会先认为自己不好,然后认为环境和别人也不友善,然后认为情况不可能改善,进而容易出现忧郁症。
(4)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不足,于社会上孤立无援常会和忧郁症相关,尤其是「情绪上的支持不足」更和忧郁症相关联。
(5)生活压力因素:生活的压力事件常和忧郁症有关,丧偶最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生活压力事件。其他诸如生病,或慢性的低经济水准等,都是会导致忧郁症的原因。
治疗老年忧郁症,必需先辨别是否有导致忧郁的原因,尝试加以排除或处理,例如是否有内科疾病或药物的干扰。在忧郁症的治疗上,抗忧郁剂药物的使用常是需要的,在老年人使用上要注意副作用和注意治疗时间,因为一般需要数周的治疗才会有效果。
这治疗过程中,家人非批判性的耐心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年忧郁症也常伴随多种心理社会原因,支持并了解他们的认知想法,现实面临的困难,而协助处理才能达明显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