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花婆婆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了。与先生感情甚笃的她终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体重爆瘦十公斤,甚至出现想跟先生一起走的念头。
婆婆的儿子与媳妇看状况不对,赶忙就医。由于进食量太少,连身体内的电解质都失去平衡,于是紧急住院调养。所幸经过治疗,金花婆婆的情绪和胃口都逐渐好转,体重也上升一些。于是,我同意她返家休养,定期回到门诊追踪。
岂知出院才过了一个月,金花婆婆的媳妇就满脸担忧地回到诊间来。我问了媳妇金花婆婆的近况,媳妇回答:「我婆婆刚出院时,刚开始第一个月,情况都不错。可是慢慢地,又开始出现状况,整天坐在家里不出门,也很少跟亲戚朋友联络。看到家中摆设,便想起老伴已经过世,心情又开始走下坡,我好怕又跟住院前一样。医师,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样可不行。之前婆婆住院时,我们每周一到五都安排了各式各样的活动,这不仅仅是让身体活动,其实也是透过团体的护理或是职能活动,来达到治疗忧郁症的目的。现在虽然回到家,建议还是要如法炮制。设法让她参加社区的活动,成员年龄相近些更好,彼此的文化跟观念相似,比较聊得上话。
记得婆婆住院时,曾跟照顾她的护理师聊起年轻时打毛线的手艺一流,护理师借机请婆婆指导两招,她非常开心。所以若能再搭配上她原本的嗜好或专长,效果可能更好。过去有许多研究都指出,孤独寂寞以及缺少社交互动正是造成老人忧郁的危险因子,要设法消除它。」
金花婆婆的媳妇很用心,听完马上回去研究住家附近的各种活动,安排了每日早晨一起到公园去练习甩手功,又报名了松年大学的乐活编织班。
起初金花婆婆有些不愿意,细心的媳妇就拜托了热心邻居,时常前来敲门招呼一起去运动。接着再派出宝贝金孙使出撒娇功,号称学校交代要祖孙共同完成一件编织作品,推着金花婆婆出门去「上课」。如此进行了几个月,逐渐让每日的生活动了起来。
也借着这些活动,认识了些许新的「老朋友」,减少了枯坐家中思念过世丈夫的伤感。有些同样遭受丧夫之痛的老奶奶,甚至会用自身的经验来安慰并鼓励她。又过了三个月,当金花婆婆回诊时,我问了最近的状况,媳妇表示最近儿子热衷于参加假日马拉松的活动,这些活动多是在风景秀丽的户外举办。他们灵机一动,安排金花婆婆来当亲友加油团,让她能多多走到户外踏青,也能跟上年轻人最夯的话题。我实在佩服金花婆婆的家人,不仅创意无穷,还能切实执行医嘱。
忧郁的长辈常常会表现出退缩在家,甚么事都不想去做,对嗜好也都失去兴趣等等情形。除了就医服用药物治疗或是接受心理治疗之外,在生活中,最好的辅助方式,便是增加日照的机会,以及增加每日互动或是运动。进行团体的户外活动,正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能多和他人有交流,又能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脑内快乐的脑内啡跟脑源性滋养因子。走出户外,面向阳光,让忧郁情绪跟汗水一起蒸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