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先生是名40岁已婚男性,婚姻十分美满。出生军旅之家的他,父亲管教甚严。退伍后,他任职一家私人企业,由于工作认真进取,时常加班,几年后便升为课长。
约3年前,他在一次车祸中左头部裂伤,短期疗养后继续工作。然而,不到半年光景,他感到非常疲劳,常头痛、头晕、心悸,到一般诊所、心脏科诊治,皆找不出病因,医师劝他多休养,但他仍拚命工作。有天,他再也挡不住排山倒海的倦怠与无力,一病不起。在亲友建议下,他至精神科就医,才知道自己得了「慢性疲劳症候群」,且有轻度忧郁。
「慢性疲劳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诊断准则如下:
*主要准则:
1.疲乏或易感疲乏;
2.六个月以上的病程;
3.非因内科疾病(如慢性感染)或精神疾病(如酒精滥用)导致的疲乏。
*次要准则:包括以下可能症状:轻度发烧、喉咙痛、疼痛性颈部或腹部的淋巴结、不明原因的全身肌肉无力、游走性关节痛、神经心理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及忧郁)、睡眠过久或失眠。
该病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免疫系统失调或病毒感染有关。此外,以下因素也与此症有关:
1.工作因素:精神压力过大、劳务时间过长,如夜间通勤者、驾驶员,及粗重工作者等,皆易累积疲劳。
2.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酗酒、暴饮暴食,加上过度的操劳,更会妨碍睡眠,导致疲累、不想运动,使原本过载的心脏血管系统更行恶化。
3.慢性病:工作压力与恶质生活习惯经年累月交相戕害身心,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疲乏、钝化,终致诱发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慢性病。
「慢性疲劳症候群」若不加以重视,还可能导致「过劳死」。
该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适当、适时的休养,所谓「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正确的压力调适之道也能改善此病症,如:培养正当的休闲活动、信仰宗教、正面思考、学习肌肉松弛法等。另外,改变人生观,不求百分百完美,也对此病的痊愈至关重要。
甲先生接受医师建议,休息一个月,调整生活的步调,如今,他天天准时回家吃晚饭,与家人共享天伦,身心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