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纸片人」?退流行了

甲小姐,30岁,小姑独处的她,近来揽镜自照,对身材十分不满,兴起瘦身的念头,于是开始节食,起初饿得头昏眼花,后来也不以为意。3个月内狂瘦25公斤,引起父母关切,将她带至身心科门诊就医。

经医师询问,甲小姐娓娓道出:从小生长在小康之家,父母管教甚严,她十分争气,大学以优秀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大型企业任职。由于个性要求完美,往往加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也养成吃消夜的习惯,体重自然居高不下。参加初中同学会后,看到过去的同学不是身材姣好,就是有好的归宿,于是决定让自己成为「清瘦佳人」。由于体重下降太快,她感到虚弱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且有便秘、头晕、心悸、无月经的症状。

医师听完她的陈述,确认她罹患「厌食症」,需药物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且须注意体重的变化,再瘦就要住院。

或许因媒体过度渲染「瘦即是美」的观念,厌食症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此病九成发生于女性,病患常极度害怕变胖,以致拒绝维持正常体重。病因与内在体质、外在压力、节食、心理社会因素都有关。

厌食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是:
1.拒绝维持最低体重或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85%以下;

2.即使体重过轻,仍害怕变胖;

3.对自己身材有不当评价;

4.连续三次月经没来。

厌食症最让人担心的是会导致不良并发症,如贫血、电解质不平衡、虚弱、无月经、低血压、心律过慢、便秘,骨质疏松等。此外,厌食症常合并焦虑、忧郁、强迫性想法,或完美主义个性。也有研究指出:这类患者思考较固执、缺乏弹性;极力想控制周遭环境,又无能为力。

厌食症治愈率高,但也有少数急遽恶化致死,如著名的美国歌星卡本特兄妹的妹妹,即因此过世。厌食症的治疗,有两个立即性的目标:一是重建营养,二是恢复正常饮食型态。一般门诊药物治疗,再辅以个人或家庭治疗;若出现严重内科并发症,便须考虑住院及强制灌食治疗。

甲小姐治疗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正常体重与自信,也深觉内在美应超越外在形象,过去「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想瘦心情,化为另一种追求健康的力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