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一拍即合!

甲先生是60岁的退休公务员,一双儿女都长大成人、任职于公家机关,唯一遗憾的是儿女皆未婚,不知何时才能抱孙子。

3个月前,他突然感到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头痛、胸闷、腹胀、小便急促,去医院做全身检查,结果正常,查不出任何病因。他十分惶恐,觉得自己生了重病。于是求助脑神经内科教授,做各种神经学检查与电脑断层检查后,医师认为他神经方面也没问题,建议他看精神科门诊。

 

精神科医师询问病史,得知甲先生除了身体症状外,心情也很沮丧。平日喜欢泡茶聊天的他,现在完全提不起劲,甚至有悲观厌世的念头。医师向他解释忧郁症也是一种脑神经疾病,与神经传导物质不足有关,若自律神经不稳定时,分布至全身各器官的自律神经会产生各种身体症状,如失眠、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腹痛、便秘、频尿等。

 

的确,忧郁症会产生许多身体症状,病患起初无法察觉是情绪问题,到处求医,造成误诊与医疗资源浪费。患者会抱怨身体的各种症状,医学上称为「身体化现象」。

华人的忧郁症患者常有这种「身体化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3种可能:

1.习惯压抑或否认情绪问题,如此可掩饰内心的软弱(面子问题),且可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及避免承认心理疾病后产生的耻辱感;

2.华人缺乏适当词语表达情绪状态,往往以肝火旺、肾亏、心杂杂、神经衰弱等身体不适,表现内心痛苦;

3.华人受中国文化中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以致「身体」与「心理」观念区分不清。

甲先生对医师十分信任,规律回诊、接受医师建议,除了耐心等待药物发挥药效外,也接受各种养生方法,如早睡早起、适度日晒照光、营养均衡、凡事往好处想、找家人谈心、培养好的宗教信仰、学习自我松弛训练,3个月后,不仅克服对身体疾病的恐惧,症状也一一消失,情绪大为改善,如今他正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投入志工行列,再度为社会贡献心力。

 

笔者在临床上遇过许多「身体化现象」的忧郁症患者,男女老少皆有,以年长女性居多,其中和甲先生一样迅速好转,甚至康复的约有一半。复原的关键在于,患者能否意识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健康态度化解心中的种种苦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