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自杀者亲友的要诀

最近新闻报导校园中发生了几起青少年自杀事件,同班同学常常出现愧疚与自责(未能即时拉他一把、警觉心太低、与自杀者生前冲突不断)的情绪,或存在着自我贬抑、羞耻感、被背叛、深层的愤怒(因为自杀行为意味着自杀者拒绝与同侪沟通),悲伤反应持续数月仍无法回复正常的生活。虽然「哀恸」是丧亲、丧友者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若久久无法恢复「自杀事件」发生前的生活,就很可能是一种过度的「病理性的悲伤反应」。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可以察觉自我或家人的悲伤反应是否过度:
一、谈到自杀者常有强烈的自责、难过、愤怒等感觉。
二、在与逝者有关的生日、忌日、纪念日等,有强烈的悲伤感觉。
三、不愿再参与学校或与自杀者有关的活动。
四、经常出现无法解释的暴怒、冲动行为、自伤行为。
五、过度担心身体的状况,甚至有虑病的倾向。

 

周遭的亲友、同侪、学生若出现悲伤反应,协助他们表达情感是很重要的;此外持续的聆听与支持、允许个别的情绪差异、给予足够的悲伤时间等都是切身可行的方法;想想看,自古以来人们不也藉由葬礼、祭祀、守丧、信仰等活动来完成「哀恸」,只是在工商社会下,一切讲求时效,便宜行事下的仪式往往让悲伤反应无法完成。

不可讳言的,即使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支持,仍是有许多人无法有效、完整地走过悲伤,回复原有的生活,此时转介专业的悲伤治疗与辅导,就有其必要性了。成功走过悲伤是很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正向地表达并处理潜在的情绪压力,克服对于新生活的恐惧与不安,并以健康、坚毅、开朗的生命活力,投注在崭新的人际关系与生活事物中,勇往直前,迈向未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