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鸡精还是酒精?

据一项研究指出:具备情感丰富、低自我揭露人格特质的人,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容易产生高度依赖(Kimberly S. Young与Robert C. Rodgers,1998)。这让我想起一个国中生小伟。

小伟是一个敏感、纤细的男孩,但是个性比较害羞,不善与人交谈,因此和班上同学的互动较少,没有什么能交心的朋友。

于是小伟从现实生活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成立了自己的家族。在家族里,小伟每次发言都能得到热烈响应,大家都「版主、版主」的叫他,让他觉得自己被需要、被肯定,从每天只上两小时的网络,到后来花上五、六个小时处理版务、看文章和回复,久而久之,就很难离开电脑桌了。如果有事不能上网,他就会焦虑不安,深怕网友们不再与他来往,父母、老师交代的功课和家务,他都马马虎虎的完成,只想尽速返回电脑桌前和网友聊天。

 

小伟是高度依赖网络的例子,一天不上网就茶不思、饭不想,日子一长,就有可能「网络成瘾」。那你的e世代孩子呢?是否也是一坐上电脑桌就下不来了?渐少与实际社会互动,会影响对外的人际关系。如何让网络成为生活的「鸡精」,而不是「酒精」?

以下几点供父母参考:

一、陪孩子列时间分配表:教孩子学习如何管理时间。先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再决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并试着逐日减少挂在网上的时间,从事别的活动来取代上网。

二、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加入家族:要使虚拟网络与日常生活产生连接,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加入网络社群,告诉孩子这样可以让同学更深入的了解他,也让他更了解同学们。

三、提醒孩子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假如因为版务太多,以致必须花许多时间处理,提醒孩子可以征求副版主来协助他,各自分配处理版务的时间,让自己喘息一下。

什么事情只要做过了头,就容易成瘾,通常「瘾」是渐渐养成的,就用控制时间的方式渐渐脱开这个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