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防癌力的重要营养素!

根据统计指出,近10年来,罹癌人数平均暴增了1.6倍,其中又以大肠癌及乳癌的发生率增加最多。不少研究均证实,癌症与饮食极为相关,如:摄取过多的脂肪,容易增加罹患乳癌、卵巢癌及胰脏癌等癌症的发生率,但如果注重饮食,摄取多量的高纤维食物,不但可预防大肠癌,也可减少胃癌、前列腺(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发生率。

饮食可说是防癌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新书《成功打造防癌力,调好体质不生病!》告诉读者「饮食习惯,决定你的防癌力」,建议读者如何改正饮食的坏习惯,远离癌症的因子;介绍10大防癌食物,让你懂得选择好食物。此外,针对外食族、应酬族的饮食,提供聪明吃的原则。最后一部分,我们强调癌症不是绝症,如果不幸罹癌的患者,可透过饮食来调养身体,也采访了专家建议癌症术后该如何吃。

本书另一个角度是告诉读者,不要轻忽身体慢性发炎的警讯,「发炎」的英文「Inflammation」,原意是火烧,身体发炎时,局部或全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痒症状。为什么身体会发炎?一般人对发炎的印象是急性发炎,常见有二大类型,一种是物理性伤害的发炎,像扭伤、撞伤、割伤、烫伤、冻伤、叮伤,是外来的急性伤害;另一种是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入侵,像流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

本书提及的「慢性发炎」,许多研究显示,可能与慢性疾病的形成有关,「时代(TIME)」杂志曾将发炎形容为身体内的秘密杀手,并表示发炎可能会与心脏病、阿兹海默症及癌症等疾病有关。虽然癌症并非全然是因慢性发炎生成,但不少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癌症与慢性发炎关系密切,所以提升免疫力很重要,本书教读者远离慢性发炎的方法,轻松抗发炎。

本书感谢台湾营养学会创始人谢孟雄、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赖基铭,撰序特别推荐。也感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陈建仁、台北医学大学副校长邱弘毅、中医抗衰老医学会荣誉理事长王剀锵、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中医师杨素卿、台湾全民健康促进协会理事长陈俊旭、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小儿科主任陈佩琪共同推荐。

最后要提醒,平时懂得调适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对维持身体健康极有帮助。在对抗癌症及与癌病共存时,需要另一种治疗癌症的营养素,那就是「心理健康」。因为不论从得知罹癌所需面对的心理调适、家人及照顾者所要建立的心理准备,到治疗过程陪伴者的心情,都需要「心理健康」。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已证实,保持好心情及乐观,会大大影响癌症的康复,未来《大家健康》杂志会再出版「癌症与心理调适、照护」的相关书籍,为读者及罹癌患者、照护者家庭,提供更好、更重要的心理支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