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部片「钟点战」(In Time),活命的时间要自己赚……,片中每个人的外貌身体状况到停留在二十五岁。所以当一个人在介绍他的岳母、妈妈和女儿时,你几分不清楚他们的辈分,因为她们看起来都很年轻且冻龄。这在未来的世界不无可能,这一代目前的平均余命是八十点二岁,或许拜科技之赐,现在八○年后出生的人,平均余命可能会到一百岁了。

当活得久不成问题时,接下来要问:怎么活得好?怎么活得有意义?怎么活得有价值?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在一○五年度社会调查询问受访者:「什么事件让你觉得最快乐?」结果最高比例是身旁的人平安健康,其次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较近距离认识叶老大(本书作者叶金川,山友们对他的昵称)是董氏基金会创办人严道延揽他入任执行长后。我发觉「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称上是个彻底执行者,把满满的梦想,时时排入计划,且努力实践着。他在《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二○二五我还有梦〉一文中写着,「二○二五年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老人,七十五岁的我当然还有梦!如果连梦想都没有,活着,就只是具活尸体,一直等到被埋葬,然后生命正式告终。人不管年龄,一定要有梦想的。」他说,「自己想到就做,说不完,也永远做不完。」

六十五岁,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这年他意外发现自己得了淋巴癌,他对人生有另一层思考,他与我们编辑团队合作出版这本《最美好的时光》,有别于以往所策划及撰写的书籍,带来更多关于他对生命的体悟及生命故事,感性而触动不少人的心灵。

 

楔子一篇「如果我没法醒来,不要串通医师凌迟我」的原文,当他写在自己的博客时,就曾被媒体、网络不停的转载,甚至被当作生命教育的教材,应该是他始料未及。后来不少生命教育讲座、熟龄生活演讲等邀约不断,不少人对他的印象,不再是为政策辩护的政务官,不只是当年那个勇闯和平医院的抗SARS英雄,似乎已转变成为人生引路的心灵导师。

《最美好的时光》有着他对「学习与疾病相处」、「老后金龄生活」、「退休筑梦安排」、「预约人生终点」等特殊的人生思维与想法,「要怎么过,人生才会没有缺憾呢?」他不想过一成不变的人生,似乎也解答了「人生无憾过日子」。

他现在看待「每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把握每一个当下,积极把生命中的每一天过得精采。六年前,他完成了一个不是普通人可以达成的梦想攀登百岳,目前全台攀登完百岳的人数还不到一千人,因为要完成这个梦,要有恒心的毅力与不放弃的坚持,而他坚持了四十年,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完成,这可看出叶金川逐梦的执着。

记得六年前,《行男百岳物语》的新书发表会,他讲了一个非常引以为傲的登山纪录:二○○五年,三个儿子及太太陪他一起去爬玉山,当作父亲节礼物,在山顶全家人拍了合影。当年,读国二的小儿子,回家后在周记写着:「上周我和爸爸去爬玉山,这是爸爸的「遗愿」。老师还跟他解释这不是遗愿,是『梦想』。」

而这个帮父亲圆梦的小儿子,现在已大学毕业,步入职场,原本学习护理的他,服完替代役,步入职场,选择非常挑战且让人很惊喜的行业,他考上航空公司的机师,将成为飞行员,未来要开飞机,载着他父亲、母亲、家人遨游天际,圆更多人生梦……。是的,敬「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