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忧郁症-你有多久没看见他(她)开心的笑?
依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的各种精神疾病中,以忧郁症盛行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失智症。
什么是老年忧郁症?
公元2000年,台湾老年人口达8.5%,堂堂变为所谓的老人国。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占全年总人口数7%以上,即可称为老人国,而当下台湾面对老年人口的遽增,更是最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根据高雄医学院与成大医学院精神科曾对台湾地区15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社区调查中发现,老人忧郁症患者竟高达21.1%。
*注:107年3月底我国户籍登记65岁以上老年人口计331万人,占总人口14.1%,已正式迈入「老龄社会」,推估将于2025年迈入「超老龄社会」(超过总人口20%)
「老年忧郁症」与「老年失智症」是有区隔的。「老年忧郁症」大致分以下四种类型:
一、假性忧郁症:经常觉得食欲不振、头重、容易疲劳、睡不着、口渴、便秘等,其实是情绪低落所致,却以身体不适的症状出现。
二、出现妄想:悲观想法强烈,如「自己所做的对不起孩子」,甚或有如精神分裂症者常见的被害妄想,当妄想太强烈,可能会企图轻生。
三、焦虑不安:时常坐立难安地来回踱步,不想与人交谈,也无法平静下来。
四、呈现痴呆:呈现意志力低落、判断力迟钝、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如病患会经常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了」、「我不会了」,反应显得迟钝。乍看之下,与痴呆极为类似,但只要经过检查测试,就不难区分(若真的是痴呆,症状是无法改善的)。
忧郁症老人会愈来愈多吗?
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一、国人平均寿命增加,老人人口增加,老人忧郁症患者增加比率正相对提高。
二、环境变迁快速,年纪越大的人越不易调节新世代的变化速度、越难承受太大的压力而发病。
三、慢性疾病随年纪与时代盛行剧增,由身体疾病引发之心理忧郁人数随之增加。
四、过度使用药物也是造成忧郁症患者增加之主要原因,如某些抗精神病药及降血压药。
五、精神科医师的人力及专业训练有效增加,诊断能力、工具也跟着有效加强,因此,正确诊断出忧郁症的病人也增加。因此,当你明显发现,家中的老人家开始变得精神越来越不好,不常笑,严重健忘,或经常失眠,却以为是「年纪的关系」或「痴呆的缘故」而置之不理的话,是相当危险的,你不仅很可能会因此延误就医,更可能会因一时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所以,请务必考虑忧郁症的可能,尽早请教专业医师。
※老年人使用抗郁病药物时,因药物之吸收及排泄之故,最好是从少量开始,宁可选择副作用少、药性缓的药种,避免因不舒服副作用而中断服药。其他相关注意事项,请务必请教专业医师。
补充数据
不论种族、年龄和性别,忧郁症每年影响超过1千9百万的美国人。
身体健康状况和忧郁症有很大的关系,但绝不是一个正常的老化过程,例如在60万的中风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罹患忧郁症。老年人中忧郁症常常伴随着其他疾病和生活事件(例如失去亲人…),导致症状被忽略或延误治疗。
(1)在美国,超过2百万的65岁以上老人罹患忧郁症。
(2)65岁以上之老年人有超过55%的人,从基层医师那里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少于3%的人接受专业心理人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