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之后,中老年人健康养生有“5忌”,赶紧看看都有啥

不知不觉间,二十四节气的处暑时节已来,在经历了难熬的夏天后,暑热终于结束了。这“处”在这里的意思即是“结束”,处暑的真正意义是“夏天的暑热日子正式画上句号”。

但是……
但是……
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中老年朋友们,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处暑可是最需要注重健康养生的节气之一,下面5个忌讳,你可千万要避免哦~
第一忌:西瓜
秋瓜坏肚要少吃!
 
图片
    
处暑到了,但西瓜还是在市面上流通,此时甜甜的西瓜还是很诱人,很多朋友觉得既然还在卖,那就还能天天吃。其实这是不太好的。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要说立秋后还有点热,那处暑后算是夏天的正式终结,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尤其是对于一些肠胃疲弱的中老年人,会给秋季的胃病埋下祸根。因此瓜类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下面几种:
【梨】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
【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第二忌:空调
空调继续整夜吹?气喘咳嗽伤你肺
 

图片

 
夏天在空调房里呆惯了,可能一下子不适应室外的气温,即便处暑后早晚凉快很多了,整晚舍不得关空调的人也是很多的。
而实际上,处暑过后,应该停止开空调了,至少早晚可以不用开了,处暑后不开空调的好处有下面几点:
✦ 第一:保护脾胃。处暑早晚温度已经不高,此时还吹着空调,就好像在冬天还开风扇一样,让人脾胃不知不觉受伤。
✦ 第二:保护肺部。一个夏天室内通风都相对闭塞,处暑后应该抓紧时间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而不是继续关门闭户,让自己的肺脏受伤害。
✦ 第三:省电。
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第三忌:姜
天天吃姜能散寒?秋天吃姜最伤肺
 
图片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是中医古训,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百姓亲身经历的总结:吃东西有明确的季节讲究。(注意:如果是秋天夜里淋了雨要感冒了,可以进屋喝点姜汤,此时是受寒的特殊时期)
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而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平常有早上吃姜的习惯的朋友,也建议秋天不要吃)
同时,肺与其他各器官,尤其是胃、肾密切相关,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亏同时出现。此时,我们要避免吃姜,来一份莲藕润燥小点:
蜂蜜拌藕片
【做法】
✦即将藕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放入适量蜂蜜即可。
【功效】
✦藕性味甘凉,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最多;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是凉血生津润燥的良方。
第四忌:早起
会吃不如会睡,食人参不如睡五更
图片
       
夏天的时候天亮早,我们一般会早早就起床,有些中老年人甚至5点就出门买菜,这要是在夏天是完全可以得:因为夏天早点起床买菜可以避免上午的高温。
但而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此时早晚已经非常凉快了,加上人体出汗减少,水盐代谢开始由夏天的不平衡进入另一个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人体机能开始进入另一个阶段,而这些转换都是需要耗能量的,此时人体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秋乏”。
所以,处暑之后人的起居应也要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时,比如:以前10点上床的,可以依旧保持上床时间不变,而推迟一小时再起床。
✦ 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睡足6~7小时
✦ 40~60岁的中年朋友睡足7小时
       
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患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记忆力可能衰退、视力也可能变差。中老年人睡眠不好的,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对有失眠症状的中老年人,可以服用以岭药业的晚必安酸枣仁油软胶囊,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不会产生药物耐受性或依赖性。
第五忌:捂
既然降温,那就加衣?秋冻三分身体好
图片
“春捂秋冻”是我们都非常了解的,处暑的时候不要因为早晚气温有所下降就急急忙忙开始添衣,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乍寒还暖的感觉能够帮我们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也不是盲目的冻,大家看好两条标准:
✦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8℃时,早晚就要增加一件衣物;
✦ 温度<15℃时,要注意多穿衣;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如果身体底子本身就不好,就不要尝试。那么身体底子很好的中老年人,可以趁这个8~9月份好好练一下。
处暑过后,
正是健康养生最凶险的30天
处暑过不好,
心、肺、肾都容易受损!
那么说了这么多,
处暑时节,
我们究竟该怎样养生呢?
处暑养生指南:疾病
1,防心脏病
入秋之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病发比例很高,健康与情绪有关,秋天肃杀,避免生气、抑制、悲伤。要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低盐。要开始运动,比如可以做做中华通络操,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和血管弹性,并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
2,防脾胃失调
湿气当令,脾胃最为脆弱,很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所以,要注意防脾胃病。
此时,应以健脾利湿为主。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3,防关节炎
处暑刚过,一方面暑热蒸腾,另一方面寒意袭人,很多人,容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
有些尿酸高、痛风者,病情也容易复发或加重。
此时,应多以素食为主,多喝水,少吃肉、海鲜等高嘌呤食物。
4,防呼吸系统疾病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邪易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
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建议:早晚注意保暖,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果蔬,每日慢跑30分钟等。
处暑养生指南:饮食
图片
图片
图片
1,多食滋阴润燥食物
处暑后,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图片
图片
图片
2,多食补肾益气食物 
处暑后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趋向收敛,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之转换。在冷热交替的处暑时节除了滋阴润燥,还应注重调补脾肾,顺应阴阳之气的变化。
⊙版权声明: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