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1名美国警方执法过头,不幸造成一位非裔嫌犯枉死,没料却因此引发各州「遍地开花」的种族抗争,甚至在民情激愤之下,暴动四起。到底为什么和平的社会运动会演变为硝烟四起的暴力?让小编羊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你理解群众暴力的形成与转变吧!
仇警➜仇强权➜仇富,身份认同让你变成暴徒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斯蒂芬.大卫.莱赦(Stephen David Reicher)教授发现,传统上我们以为暴徒都是无头无脑、容易被煽动的乌合之众,但这些看似发狂的示威群众,其实全都带着强烈的动机与清楚的目的。莱赦以2011年英国骚乱(2011 England riots)为例,警方误杀非裔嫌犯让群众非常不满,而原本就带着「反对警方」认同的示威者摇身一变,从良民成了暴徒。他们的行为有着特定的群体规则(group norms),因此他们并非无差别地攻击,而是专门针对警方和警局下手。
由于警方的公权利在骚乱中被削弱了,连带让民众感觉到强权「可以」受到打击,而强权容易让人联想到富裕阶级,从而使带有「反对有钱人」认同的民众也加入战场。这场暴动从「仇警」变成「仇强权」再进化为「仇富」,所以只要是与少数族裔、经济弱势和外来移民等特质相反的团体,全都成了共同敌人。这也是为何银行和大企业旗下的知名连锁店,也躲不过示威者的纵火与石击。
你的想法会随着加入一个群体而转变
其实群众暴力的生成非常不易,毕竟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同时想要搞破坏并不常见。社会心理学家以精细化社会认同模块(Elaborated Social Identity Model,或称Extended Social Identity Model)来解释:当一个人加入某个团体的时候,自我认知会逐渐转变,他不会以自身原有的特点来认同自己,反而会更贴近隶属团体的特质。
参与抗争的示威者一开始并不见得想要放火砸店,但是当警方或军队以武力镇压整个示威团体时,突然间新的界限被重新划定,整个群体成为「我们」,而军警成为「他们」。看到隶属「我们」的伙伴挂彩了犹如痛在我身,反击的情绪自然高涨,这可能会导致群众与对立的一方开战,并引发全面性骚乱。
社运与暴动只有一线之隔,别让行动失焦
当我们谴责暴力的同时,也要明白暴动背后代表人民的不满,如种族歧视、高失业率、贫富差距、争取民主自由,以及反贪腐等,这些才是群众运动的引火线。
成功的社运是革命,失败的社运则被定调为暴动。我们在参与集会游行时,也要切记自己的侠义之心很有可能因为敌我之分而走偏,引发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