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文学对话主题交流会暨《中医之道》研讨会举行

中医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播才更有影响力?5月28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医故事”中医药与文学对话主题交流暨《中医之道》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中医题材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领导专家肯定了《中医之道》的艰苦创作,这是作家主动切入中医药题材,切合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中医药界与文学界的首次高端对话交流,希望更多作家关注中医药文化传播。

《中医之道》作者、作家康海燕女士讲述了年少时期父亲重病垂危后在乡村中医的治疗下转危为安如今家庭幸福和美的故事,2020年在网络有几十万读者跟帖讲述他们的中医经历,激发她寻找中医之道。她利用三年时间,行走了十六个省市,采访了几百位中医药行业人士,撰写出长篇报告文学《中医之道》。她希望用朴素的语言、真切的人生体会、客观的记录报告、公正的社会评价讲述了她所看到的中医。作品讲述了父亲的求医往事、记录了中医药的一些作为、追溯中医药历史渊源、寻访了中医药地域流派,介绍了民族医药之花,讲述了老字号的故事,访问了国医大师与名老中医,尝试解答了中医是什么之问。并对中医药事业当前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采访,如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研开发转化、岐黄工业发展、基层中医药现状、营销道术探究等。作品还对中医药传承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如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知识产权、师承教育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研讨中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以报告文学方式的确少见,作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国医大师到乡村医生,系统深入采访中医药,从策划到出版三年时间,很是不易。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力作。作品从文学角度,以开阔的视野讲述了中医药,增强了文化自信。希望更多的作家来关心中医药,以文学的高度与温暖解读中医药。如何激发年轻人对中医药的兴趣,这值得大家思考与关注。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中医之道》提供了跨行业的桥梁,中医药界与文学界的对话交流,难得一见。每个人对健康都有渴望,都或多或少受益于中医。中医题材的文学创作切中了人们的健康需求。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说,细读作品感觉也有不足:作品有点庞杂,如果让中医人自己去发问,可能更深刻。

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表示,作家海燕热心公益开办乡村书院,长期活跃在家庭教育领域,对中医药文化也做了思考与研究。可以说是用心用情用力用钱。作品对于中医管理、中医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一本报告文学,还是对中医文化的一次思考和探索。

与会领导专家认为,中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图书还写了不少中医大家,信息量很大,有健康需求的人还可以按图索骥。中医药文化传播要跳出行业,广泛开展跨界合作,要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开展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