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不停怎么了?不是闹脾气或爱撒娇!哄不好的宝宝当心是肠套叠惹祸

20230908_孩子哭不停怎麼了?不是鬧脾氣或愛撒嬌!哄不好的寶寶當心是腸套疊惹禍

孩子不安的哭声,总让父母辗转难眠,若只是做恶梦或惊醒,有时安抚过后就能顺利入睡,但也偶尔会有怎么样都无法哄睡的状况。医师提醒,孩子不见得是情绪问题,尤其如何安抚都无法成功的状况,反而是身体出现疾病或不适导致的,比如肠套叠初期,十分容易被认为是单纯的闹脾气或撒娇。孩子明明精神状态好,却有间歇性的哭闹到底是怎么了?宝宝睡前突然躁动不安,不仅无法入睡,也安抚不成功的情形,相信不少家长都遇过,焦急的爸爸妈妈甚至会紧张地带着孩子前往急诊室求助。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张育瑞指出,若孩子先前曾病毒感染,便可能是由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疾病「肠套叠」。

肠套叠是腹部急症,常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何谓肠套叠?张育瑞解释,是指身体内两段相近的小肠或大肠,因淋巴结肿大、肿瘤、孟克尔憩室或大肠息肉等原因,使得两段肠子套在一起无法正常蠕动进,进而引起病人间歇性腹痛。当肠子套住太久没有立刻处理,肠子可能破裂并导致腹膜炎。因此肠套叠是儿科需要立刻处理的腹部急症,通常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但大小孩跟青少年也有可能发生。
张育瑞说明,大部分的肠套叠患者,无法找到明显的构造病因,但被研判可能与病毒感染造成的肠壁淋巴结增生有关,其中呼吸道腺病毒(C型)的病例最常被注意。儿其中只有不到3成的肠套叠患者,可找到肠道构造异常来确切解释肠子为何套住,比如肿瘤、孟克尔憩室或大肠息肉。肠套叠容易被误会是闹脾气!

临床观察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肠套叠初期腹痛表现非常「戏剧化」,张育瑞提及,病童可能上一分钟还在躁动大哭,下一分钟就恢复正常玩耍。需特别注意的部分是,2岁以内的小朋友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因此肠套叠病发第一时间,常被家长误认为在闹脾气或撒娇。而肠套叠通常有以下症状,包括:间歇性的剧烈腹痛。伴有双腿弯曲的用力。大声的哭泣。有时会呕吐或血便。

张育瑞分享,自己曾收治一名1岁男婴,个案并没有发烧或任何呼吸道、肠胃道症状,在诊间当下的精神状态很好,但会间接性哭闹。经询问病史及理学检查后,发现男婴与其兄长曾感染腺病毒,怀疑可能是肠套叠。在进行了腹部超声波后,果不其然病童右上腹看见,肠子被套住的超声波图像,确切诊断为婴幼儿常见的腹部急症「肠套叠」。

张育瑞补充,急性肠胃炎也可能以间歇腹痛或呕吐表现,若肠胃炎合并患有肠套叠,将特别难诊断后者。因此在无法区分急性肠胃炎跟肠套叠时,进一步的图像检查就相当必要,而超声波检查是检测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当超声波中有「同心圆」或「甜甜圈」的图像,即代表肠内的肠层已经套住并黏膜重叠。

超声波中有「同心圆」或「甜甜圈」的图像。张育瑞医师提供非手术治疗安全,但有10%复发风险至于该如何治疗?张育瑞指出,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非手术」的肠套叠复位,即是在超声波或X光的引导下,从病人肛门尝试灌入空气、钡剂或盐水,利用灌入物体形成的压力,把套住的肠子撑开,达成肠套叠复位的目标,成功率约为80至95%。非手术的确方便且大致安全,却有大约10%的肠套叠患者会复发,而大多数复发的时间点,发生在复位后72小时内。

张育瑞强调,假如肠套叠反复复发,因担忧病人有肠构造的异常,如肿瘤、孟克尔憩室或大肠息肉等,建议考虑进一步的检查,甚至进行手术复位。若不幸太晚诊断出肠套叠,病人已出现疑似肠坏死或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也是直接考虑手术处理。庆幸的是,由于上述病例是典型的婴幼童肠套叠发病过程,也及时发现,因此男婴透过空气引导的方式进行肠套叠复位。张育瑞指出,病童治疗过程顺利,且已经复位成功,症状不但顺利解除,也免除之后肠穿孔及腹膜炎的可能性。孩子哭闹严重时,有时应排除情绪问题的可能,也许正是因为某个疾病造成哭闹,及早发现与治疗,孩子更安全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