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炎更常见B型肝炎!宝宝可能一出生就是带原者?医点名:高病毒量孕妇需吃药预防

20230424_寶寶一出生就是肝炎帶原者 B肝常見母嬰傳染,帶原孕婦須吃藥預防

病毒的传染途径以饮食或接触传染为主,现在透过疫苗普及、公筷母匙观念的传递,大多能有效预防,但是宝宝仍会有感染B型肝炎的案例,一出生就成为带原者,究竟是为什么?能避免吗?科部主治医师、台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科教授杨宏志指出目前A、B、C、D、E型肝炎中,以B型和C型肝炎较为常见。过去台湾地区曾一度流行过病毒性肝炎,尤其50岁以上人口中,得过A型肝炎的比例可能有八、九成;在未打疫苗的年代,亦约两成人口是慢性B型肝炎带原者。

医师厘清:B型肝炎不是透过饮食传染!

杨宏志说明,病毒性肝炎分为饮食或接触传染,A、E型肝炎为饮食传染,饮用同一份食物,或未区分公筷母匙时,病毒就会在此时传递;B、C、D型肝炎则为体液(血液)传染,若与带原者共享刮胡刀、针筒,或使用没有清理干净的侵入性治疗器械(如刺青工具),也会有感染风险。

不过D型病毒本身是缺陷病毒,因此本身为B肝代原者或罹患慢性B型肝炎才会引起D型肝炎。杨宏志补充,过去民众多认为B型肝炎也是透过饮食传染的,到现在门诊间也常遇到长者来询问B肝患者日常生活是否要注意碗筷的使用。但他解释,民众会有此误解是来自于过去谈肝炎防治时,会提到B型肝炎疫苗和公筷母匙的卫生观念,进而导致民众误会是同件事,虽然以防疫角度来说,达成不错成效,但他仍希望能减少民众的误解,「不用特别跟B肝患者分开吃饭」。B肝更常见的传染方式为「母婴垂直传染」既已知B型肝炎并非透过饮食传播,那患者又是如何感染的呢?杨宏志点出,台湾B型肝炎最常见是「母婴垂直传染」,意即妈妈本身体内带有病毒,怀孕过程直接传染给胎儿,使婴儿成为慢性带原者。

家长可能会疑惑,「既然宝宝一出生就打疫苗来预防,为何还是会感染?」杨宏志解释,若妈妈为e抗原阳性,病毒量大于1,000,000 IU/mL,即便婴儿施打B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仍有10%的可能会感染。因此针对孕妇族群,在怀孕初期通常会检验妈妈是否带原,「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没有带原,且带原者有时也不会知道自己带原。」

另根据现行产检制度,孕妇会于妊娠第8周以后或第2次进行B肝筛检,抽血检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如果发现孕妇病毒量高(超过1,000,000 IU/mL),将在第三孕期(怀孕超过27周)时提供口服抗病毒药物来降低病毒量,一直到分娩完后四周,也避免妈妈传给胎儿,减少宝宝一出生就成为带原者、患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