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步调为老年生活做预备

45岁的黄先生服务于电子公司总务部门,半年前因为换主管,工作内容增加,且不时有新的工作流程,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够完成工作要求。同时因为他力求完美的个性,主管交代的工作都能够在期限内完成,主管在无意中把比较急迫、重要的工作都交给黄先生负责。他不仅上班时间疲于奔命,下班后脑袋不得闲,会一直反思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事项。入睡时间躺在床上,脑袋就像跑马灯转个不停,终致彻夜难眠。两个月后,黄先生出现全身红疹,寻找皮肤科医师协助,使用多种偏方都没有得到改善。黄先生身形日渐消瘦,一脸愁苦,精神恍惚,上班时无法听懂主管交代的工作,向主管递出辞呈。家人得知后,立刻带黄先生到精神科门诊就医。
经过详细问诊评价才知道,他已经持续两个月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完全没有快乐的感觉、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无法做决定等症状。初步诊断为忧郁症,安排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身体疾病。医师处方药物后,和黄先生及家属讨论先撤回辞呈,改以病假方式把疾病治疗好再重新考虑自己是否适任的问题。
病假期间,黄先生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以腹式呼吸放松练习替代他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的习惯,用非药物的方式改善其睡眠质量。以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治疗,找到接纳自己、自我激励的语言替代自我否定、挫败的思考习惯。并且接受果断行为训练:练习如何拒绝别人善意,面对不适合自己的邀请及工作上碰到困难时,如何提出要求协助的请求。
经过三个月的药物及心理治疗,黄先生的注意力、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获得恢复。心理治疗的过程,让黄先生了解接纳自己个性上的弱点,改用自我鼓励的方式替代自我批判与贬抑,同时学习好的社交沟通技巧,不逃避问题,在病情得到改善后,黄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职场,事后也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根据一篇2011年发表于《英国皇家经济协会》的年会报告指出,一生中,25岁及65岁对生活满意度最高、最快乐,35岁至55岁是快乐的低谷,尤以45岁为最低峰。中年阶段,身体逐渐退化,记忆力、体力开始往下降,此时还可能面对人生重大变化,例如:婚变、父母离世、照顾小孩等,身心恢复的弹性不如以往。接受自己的体能与记忆力减退,需要重新调整工作方式及生活步调,同时可从不同层面找到生活的意义,无论是学习新的事物、培养新的兴趣、担任志工,从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中年阶段就应建构支持系统,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忧郁症有时候像是人生旅程的中转站,让你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