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加速认知能力下降!医提出现6大迹象须配戴助听器,减缓失智风险

临床研究已证实失智症的成因中,听力损失是最重要的危险因子。医师提醒,长辈或民众自己在生活中有6大迹象时,建议及早配戴助听器治疗,以免长期听损,反倒使大脑失去刺激,最后演变为失智症。今年69岁的金钟影帝阿西(陈博正)在小学时遭误诊导致双耳重听,本来早已习惯听不清楚的日子,直到有次在家里,妻子从浴室冲出来问在电话旁的他:「为什么电话响了许久不接?」又或者是在片场拍片时,与导演沟通不顺、听不见他人招呼时,他才意识到听损为自己带来的严重性,仿佛与世隔绝了。听力损失使认知能力加速下降!听力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叶文英指出,听力是看不见的隐形障碍,千万别忽视任何一点迹象,假如子女已察觉与父母对话需越来越大声,别当成只是自然老化。因为,听损其实已被证实与许多认知疾病(如失智症)有关,等到罹患失智那一步就来不及挽回。为何听损与失智有关?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副总院长王懋哲指出,大脑是需要刺激的,一旦刺激减少,大脑便会自然退化,而听觉就是重要的刺激来源。国际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研究也提到,影响失智成因中,听力损失占其中8.2%,排名第一。

医提6大迹象使老化带来的听损王懋哲院长说明,长辈听力受损的肇因一般分成2种,分别为感觉神经听力损失与传导性听力损失。两者差别在于,前者是绝大部分的年长者听损原因,可能源自于自然老化、噪音伤害等,手术通常无法改善;后者虽为少数,但通常由慢性中耳炎、珍珠瘤、耳硬化等疾病引起,手术治疗或放大音量即可改善。如果是老化造成的听力损失,同时也会导致语言辨识度变差,即使听得到讲话的声音,也会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王懋哲院长总结,长辈若是听损,常见表现如下:常需放大音量才可听到。语言辨识度变差。在吵杂环境下会听不到他人在说什么。虽然听得到他人声音但听不懂说什么。在聚会时因听不懂而不愿加入聊天。长久下来不愿出门。

source:科林助听器及时配戴助听器可减缓失智风险未来失智症的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副所长张慈映指出,全球每3秒就会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2050年时估计全球将高达1.5亿名失智病患。由于听损会增加失智风险,因此从根源改善后续失智问题相当重要。针对听损预防认知衰退的解决方案中,美国霍普金斯大学Dr. Frank Lin最新研究指出,配戴助听器可使听损者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48%。透过助听器可以减缓失智症和老年忧郁症等疾病的风险。临床上听损初期只需配戴助听器,借助新科技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也鼓励使用助听器保护耳朵,以免过度暴露在噪音中。王懋哲院长强调,听力损失和退化是可逆的,助听器的时机对听损者相当重要,「听力损失一般在30至40分贝左右时便会影响到生活质量,此时便是最好使用助听器的时机。」

六都携手科林捐赠助听器守护弱势听损防失智/科林助听器提供纳入老人定期听力筛检,有助发现听损问题另外,科林助听器资深听力师蔡鋕鑫建议,对于某些听力损失风险较高的族群听力检测特别重要,如50岁以上的成年人,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的工作或音乐者,或曾有耳疾、感染者等。张慈映总结50个国家提出的失智政策,认为台湾未来纳入老人听力筛检,更能早期介入解决听损问题。2024年世界听力日前,台湾听力语言学会与听力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等听力专业医疗团队,结合六都社会局携手推动「听力巡航守护失智」,共同倡议听力照护的重要性。此外,科林助听器也提供公益捐赠,提供弱势听损族群免费的助听器选配。即日起只要满18岁、设籍六都,领有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证明的听损者,均可向六都辖区内的辅具中心递件申请。如果民众发觉自己或身边家人看电视、讲电话越来越大声,也有听不到、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状况时,就须预约更专业完整的听力检测及咨询。听损民众切勿忘记定期检查听力,或因经济困境而错失治疗的机会,及早发觉异常并介入治疗,才能重新回归社会,恢复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