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总是憋不住?搞懂急迫性尿失禁5大原因、治疗方法,摆脱恼人漏尿困扰

45岁以上曾怀孕生产过的妇女,约有6成会因年纪渐长、肌肉支撑力降低,出现尿失禁、频尿及尿急的症状。

尤其女性到了更年期后,女性荷尔蒙的降低会加剧尿失禁症状,而前3名尿失禁类型分别为应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型尿失禁,其中以急迫性尿失禁最让人感到困扰,患者常常在还没上厕所前就已经漏尿。

急迫性尿失禁的5大原因

造成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的成因繁多,以下为5种常见的原因:

 

摄取大量含咖啡因或酒精饮品:此类饮品具有利尿的效果,若有憋尿习惯又大量摄取,容易使膀胱胀大,进而引发急迫性尿失禁。

逼尿肌收缩控制力减弱:如中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或荐骨以上的脊髓病变,皆可能导致大脑皮质对逼尿肌收缩的抑制减弱,使患者出现漏尿、频尿等症状。

膀胱受到过度刺激:若长期因膀胱炎、膀胱肿瘤等膀胱疾病,而使膀胱受到过度刺激,即有可能造成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容积变小:如长期插尿管会导致膀胱容积变小,提高尿失禁发生率。

更年期女性荷尔蒙减少:更年期的女性因女性荷尔蒙下降,容易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阻力下降,并促使膀胱颈与尿道括约肌收缩功能不良,而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不只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常见症状有这些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能常因突发性强烈尿意,而急迫地想上厕所,但往往因膀胱控制能力下降,导致尿液于短时间内不自主流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除了会漏尿之外,也常会合并频尿、急尿及夜尿等症状。

 

若发现自己符合以上症状,则应及早寻求泌尿科医师协助,评价是否应以药物治疗,以防漏尿、频尿的症状加剧,引起日常生活不便。

 

急迫性尿失禁如何诊断?

如果长时间出现上述症状,便应及早至泌尿科检查是否为急迫性尿失禁或其它尿失禁种类。

 

医师可能会先询问患者有无尿失禁相关病史,并请其描述尿失禁所产生的症状、罹患尿失禁的时间、漏尿频率与程度等,接着进行理学检查,包括心智、身体状况,以及神经泌尿系统检查,评价病患的智能状况、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泌尿道系统检查等。

 

另外,泌尿科医师也可能会透过尿液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护垫测漏试验等方式,为患者做进一步的诊断。

急迫性尿失禁轻症以保守治疗为主

一般而言,在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之前,泌尿科医师可能会先请患者于治疗前,以解尿日志纪录自己3~7天内的解尿状况。

 

若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尚不严重,医师会优先建议病患适度限制水分摄取量,减少喝咖啡或茶的频率,并接受以下2种保守治疗,以有效控制漏尿或频尿的症状发生:

 

勤做凯格尔运动(Kegel exercise):凯格尔运动又称作骨盆底肌肉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透过自主收缩肛门、阴道及尿道旁的肌肉,可强化整体骨盆底肌肉群强度,以达到改善尿失禁的效果。建议患者经医师指导后,每天照3餐练习,每次需做10下,训练3个月后,约有半数病患能缓解漏尿症状。

体外磁波仪:其原理主要是藉由电流或磁波刺激骨盆底肌肉,促使骨盆肌肉收缩及运动,以有效强化骨盆底肌肉,稳定膀胱的不自主收缩,进而降低尿失禁频率。

急迫性尿失禁药物治疗

若经保守治疗过后,急迫性尿失禁仍未获得明显改善,医师则会使用以下3种药物治疗:

 

抗胆碱药物(Anticholinergic agent):能降低膀胱收缩力度,改善频尿与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但服用后容易有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β3-肾上腺接受主促进剂(β-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β3-肾上腺接受主促进剂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新型药物,服用后可促使逼尿肌放松,增加膀胱的储尿量,进而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注射肉毒杆菌素:将肉毒杆菌注射至膀胱肌肉,即能有效抑制膀胱肌肉过度收缩而造成急迫性尿失禁。

预防急迫性尿失禁:少喝咖啡、少憋尿、骨盆底肌练起来

虽然部分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原因难以避免,但民众平时仍可藉由减少憋尿次数,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约2~3小时排尿1次(毫无尿意则不必勉强),并少喝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以防止膀胱压力过大,引发急迫性尿失禁。

 

此外,民众亦可透过多做凯格尔运动,强化骨盆底肌肉强度,不仅有助预防急迫性尿失禁,也可降低罹患子宫或膀胱脱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