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吃淀粉类?低醣减醣有配套

减醣就降糖
含醣类食物包括米饭、面食类、水果与奶类,这些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会产生葡萄糖,血糖便随之增加。虽然醣类食物种类对血糖的影响不同,升糖指数(GI)高低,指的就是食物的相对比较程度,醣类食物的摄取分量仍是血糖增幅的最主要关键,学习醣类分量的调整,是每位糖友的必修课。相较于发病前的饮食,糖尿病患者几乎都需要减少醣量的摄取,所有药物治疗也是建立在减醣的基础上。
多低才是低醣
在减醣的调整上,到底要减到剩下多少才算低醣饮食,医学界并没有经过大量研究与试验得到共识与定义,过去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简称ADA)曾建议一日糖量130公克(约9份醣,1份醣=含糖15公克),但近10年来,已经不特别建议醣类的具体数量与百分比。
所以低醣不难,就从低于一日9份醣开始,例如平均一餐控制米饭分量约5~7分满(熟饭80~100公克),只要注意水果不过量,就已经迈入低醣饮食的初级班。
低醣的好处
醣类食物除了会使血糖上升,也与脂肪生成有关,醣类食物是造成血糖高低起伏最重要的因素,固定醣类数量才能控制忽高忽低的血糖变化。在药物治疗下,餐后血糖的增幅会下降,但未必能控制至目标范围,药物对餐后血糖的下降能力不但因人而异,更是有限度的,需要检测餐后血糖值才能确认。一般建议餐后两小时血糖目标值是低于160mg/dL,或是餐后减餐前血糖差距需小于60mg/dL。

减少醣量,相对的餐后血糖一定比较低,可以得到血糖控制改善的效果,药物使用也相对的有可能减少。当使用药物有造成低血糖风险时,进行减醣饮食一定要增加血糖监测,医疗团队需进行适度调整药物,才能同时避免发生低血糖。(推荐阅读: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饭前饭后血糖、糖化血色素这样看)
醣类食物生成的血液葡萄糖在人体代谢途径上,除了提供热量外,会转成肝醣储存,若还有剩馀,就会生成脂肪。因此,减醣饮食也会有助于减少脂肪与体重,效果和减脂饮食不相上下。
游能俊诊所比较了2016及2017新就诊追踪满9个月个案,2016年病患接受传统醣量修正建议(n=183),2017年则接受低醣饮食卫教(n=156),证实低醣饮食让更高比率病患减轻体重,在采行相同积极调整及追踪治疗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2016:2017;34.2% vs. 31.3%)与血糖控制达标状况相近(A1C < 7%,2016:2017;50.0% vs. 49.7%),2017年患者接受口服胰岛素促泌剂比率较2016年低(2016:2017;43.7% vs. 17.0%)。
对一向饭面主食量大的人,成功减醣的关键从改变进食顺序开始,无论是蔬菜或是蛋白质先吃,延后吃主食,都可以兼顾饱足感与减醣。肌肉量不足者可以先吃一些蛋白质,以确保一餐的蛋白质可以达到足量;体脂肪过多者,可以先吃蔬菜,避免过多的高油脂肉类,造成热量摄取过多,不利于减脂。肉的优选排行为:鱼>鸡、鸭、鹅>猪、羊、牛。
许多人注意到要减少米饭醣量,却改吃面食,对力行减醣者,可进食的面食约与米饭等量。1份饭含醣约40公克;1份面含醣约50公克,两者差异不大,而吃面时往往蔬菜与蛋白质比吃饭时少很多,如果不额外增量蔬菜与蛋白质,很难兼顾减醣与饱足。

减醣饮食并不会减少食物摄取总量,无论所增加的是蔬菜、蛋白质,或是两者同时增加,这些食物在胃消化所需时间比饭面延长许多,除了更容易得到饱足外,有许多人会增加肠道排气与排便量。因此,当增量蔬菜时,尽量不要完全是粗纤维多的深绿色叶菜,搭配不同颜色(例如各种彩椒、红白萝卜、菇类、瓜类等),可以吃得丰盛又美味,也比较好消化吸收。
蛋白质选择上也同样建议多样化,但高油脂的家畜肉品比例要少一些,避免摄取过多热量不利减脂;烹调上避免油炸,才能减少反式脂肪对血管健康的危害。相较于黄豆与肉,蛋是更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特别针对咀嚼功能减退的老人与偏向蔬食者。血液胆固醇的数量主要是内生性身体自己制造的,食物来源约只占2成,新的医学与营养学指引,已经不再限制蛋的摄取。
水果不仅含醣,过量果糖摄取,会使血糖上升,并增加脂肪,以水果替代减量的主食,是减醣者常犯的错误。每日5蔬2果的建议是针对一般大众,并不适用于减醣控糖者。除了蔬菜需超过5份(1份=100公克生菜=半碗熟菜=5公克糖)外,2果必须是1天最多2次水果,1次不超过半碗,才能真正达到减醣效益。
醣是人体生理运作所需的基本营养素,极端的无碳水饮食与生酮饮食,连蔬菜都要限制摄取量,这类饮食没有足够的医学研究证明有长期效益,更充满了众多注意事项及风险。减醣饮食不仅适用于控糖者,也适用于预防糖尿病及改善肥胖的人。改变饮食习惯,「减醣享食,控糖不难」,医疗团队更应主动了解,并指导患者进行对健康有益的生活型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