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Q&A】糖尿病来不及问、不敢问的!专家全面解惑

Q1:我的家人真的非常排斥吃药,如果单靠控制饮食与运动,是否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呢?
血糖控制是靠胰脏的胰岛细胞,若胰岛细胞有缺失就会造成血糖无法在理想范围内,而造成各种慢性病变。而糖尿病的问题在于血糖控制已经没有靠山,所以若没养成习惯依赖口服药物或额外施打胰岛素,几乎是不可能控制的。
不过,糖尿病前期的族群,也就是餐前或平时血糖相对较正常人高,但是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这群人,餐前空腹血糖介在100~125mg/dL之间未达到126 mg/dL。这样的族群,真的需要赶快改变自己的习惯,节制进食能量,定时间歇运动,就可以回复正常人的血糖标准。
呼吁已经有糖尿病诊断的病人朋友,如果已经有被医师要求要接受糖尿病卫教,则定时量血糖和口服药物都不能少,并做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养成好习惯,可以帮助预防晚年糖尿病控制不良,避免造成更多病变,维持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质量。
Q2:什么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得到的?
末梢细微血管产生病变,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是糖尿病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并发症有3种:
周边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会出现手麻脚麻症状,严重会导致糖尿病足,如果恶化,下肢会逐渐失去知觉,连有伤口都不知道,造成愈来愈严重的软组织感染。
眼部视网膜病变:因为视网膜就是微血管供应的构造,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病人晚期出现的惨况就是甚至连调整胰岛素刻度,都不能精准配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推荐阅读:糖尿病视网膜)
肾脏病变:肾脏血流与过滤尿液机制,是由肾丝球的小血管提供的功能,因此最常见的肾衰竭病因,其实大多是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肾丝球过滤产生缺失,并伴随蛋白尿的情况。
Q3:在失智的老人身上常发现有糖尿病,请问糖尿病有可能对认知功能退化造成影响吗?原因是什么呢?
失智症未必是糖尿病造成,但糖尿病会对血管造成病变,会因此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所以糖尿病控制不佳,当然也会是脑部慢性病变的病因之一,也就加重失智的风险了。
严重的糖尿病会干扰神经功能,除了末梢神经病变而导致手麻脚麻、糖尿病足、加重失智之外,病人步态的平稳也可能受到影响,增加更多发生意外的机率。

Q4:长期吃降血糖的药会不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副作用有哪些?
每个血糖药都有它的副作用,所以依照病人病情与条件的不同,服用的药物组合也不同,考察药效强度和其副作用的不同,互相加成搭配。以最基础的血糖药双胍类(Biguanide)药物为例,本身最大禁忌症就是心脏肾脏不好的病人,尤其该药物著名的副作用就是在肾衰竭的病人身上造成乳酸血症(Lacticemia)。
其他药物也有心、肝、肾的各种禁忌症,尤其磺酰尿素类(Sulfonylureas)类的药物很容易造成在病人的胃口突然改变,进食热量不足而造成低血糖,也是临床上常见危险状况。
现在的糖尿病药物已经有进步,副作用越来越少,如DPP4-inhibitor类,就看该国家该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否对于这些新药物有所补助,成为病人的福音。
Q5:姜医师您好,我的家族成员并没有糖尿病的病史,但是我因为上班的关系,作息不正常加上又常喝咖啡,这样会不会有机会得糖尿病?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中,遗传占很大一部份,但喝咖啡并不是原因之一,作息不正常也不能算是直接因子,而是在作息不正常后,很可能会导致不正常进餐,长期下来达到代谢症候群的生理病理标准(如肥胖、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皆超出正常负担范围)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Q6:医师你好,如果我的BMI过重,是否比较容易得到糖尿病?
体重过重(BMI>24)及肥胖(BMI>27)、腹围过大(男性的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是糖尿病的高度危险因子,建议适度控制体重。另外比较新的观点,相同体重中减少体脂肪比例,增加肌肉量,会让糖尿病发生的机率更低。(延伸阅读:糖尿病风险多,不是吃甜才会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遗传)
Q7:家有长辈散步时摔跤,在网路上看过许多关于糖尿病患者的伤口特别难以照料,想知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糖尿病因为相对高血糖,将很多血液蛋白成分糖化,免疫蛋白受抑制造成免疫缺失之外,凝血与修复功能亦不例外,这是造成伤口愈合差又感染风险极高的原因。
又加上末梢神经病变,所以糖尿病的病人脚部因为创伤产生伤口,是没有知觉的,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意思是常常不知觉造成伤口又不容易好,感染门户大开。
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糖尿病长者足部创伤的机会,检视居家环境与辅具,另外,伤口要勤用优碘消毒、纱布换药。若伤口有渗漏的情形,未经临床医疗人员同意,切勿滥用人工皮,这些都是在伤口愈合前,减少感染或恶化的撇步。

Q8:请问只有胖的人会得到糖尿病吗?本身属于吃不胖的体质,但算是很爱喝含糖饮料,心里还是有点担心。
其实不论胖瘦,都有机会得到糖尿病。临床上,不少初次血糖失控的病人都是相当瘦的。
事实上,一般在确定没有遗传因素,以及从未历经过发现血糖失控的情况之下,「吃不胖的体质」代表代谢还算佳,比较不用担心糖尿病。
但是还是需要多注意,糖尿病在发生初期会有「多吃、多喝、多尿」的征兆,病人的体重反而处于减轻的状态,还比较得意自己身体较为苗条,忽略了这个警讯。
Q9:我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已20年了,最近被诊断多囊性卵巢,想怀孕生不了,做了两次人工受孕也都流产,请问该怎么做较适当?目前糖化血色素7.2,还有如果怀孕了小孩子会遗传吗?
糖化血色素仅是提供检视个人是否长期稳定控制,与下一代状况无关,不过您的测值仍算偏高,需要加强。另外,糖尿病有遗传特性,尤其第一型糖尿病,会比别人提早经历更多的血糖不稳与并发症,所以一旦怀孕,要有心理准备为孩子安排资源和做好的人生规划。(延伸阅读:糖尿病怀孕没问题!血糖控制最重要)
Q10:请问姜医师,糖尿病是有机会根除的吗?还是只能予以控制?
基本上,依据病患本身的健康状况,维持良好饮食习惯避免代谢症候群,才有机会不靠药物,回复到正常的状况。其实与糖尿病共存未必是负担,只要控制得当,也可与正常人的生活一样,只是需要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型态,然而这也是一般人为了保持健康而需要培养的好习惯。
医师的话
「糖尿病的照顾除了饮食、血糖控制,很多生活细节都要费心留意,患者也常常因此而焦虑、受苦。在我看过的病人中,糖尿病患实在不计其数。我也看过独居病人因为视网膜病变,看不清针筒刻度,导致无法好好施打胰岛素的情形,所以我相当清楚病友及亲友照顾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