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医生看错病 中医西医大不同

门诊常有病人问:“中医说我肾不好,到西医检查,西医又说我肾很正常,这是怎么回事?”我笑着说:“中医、西医讲的都对,只是他们说的事情不一样。”中医根源于五千年前的《黄帝内经》,而现代西方医学发展于十七世纪,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然都是研究相同的人体,但是中医与西医确实大不相同。

五脏都藏有精、气、神

中医认为人除了有形的身体,还有许多无形的成分。《黄帝内经》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内经‧灵枢‧ 天年》)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血气要和顺,营卫要通畅,五脏生成后,还必须要“神”藏于心,“魂”与“魄”都具备,也就是神、魂、魄都要到齐。
中医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都藏有形的“精”与无形的“气”与“神”。《黄帝内经》说:“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五脏都藏有“精”,是精华物质;五脏都藏有“气”,称五脏气,有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肾气;还有更特别的,心脏藏“神”;肝脏藏“魂”;肺脏藏“魄”;脾脏藏“意”;肾脏藏“志”。

疾病的发展:先“气病”,后“血病”

中医讲的“气”相当于西医讲的“能量”。“中医说肾不好”,是讲肾气,是诊(把)脉发现尺脉沉而且弱,是肾气不足,因为讲的是气(能量),这部分西医还在研究中。“西医说肾很正常”,是抽血检查血液肌酸酐(Creatinine)在正常范围。所以中医讲的是肾气,西医讲的是血液肾功能,两者讲的是不同领域。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先是“气病”,然后是“血病”。《黄帝八十一难经》说:“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是动病”就是气病,是器官能量发生变化;而“所生病”就是血病,是血液、器官已发生问题。气病(能量疾病)比血病出现更早,所以中医诊脉可以提早发现气(能量)的问题,给予中药、针灸治疗;而西医血液检查,比较晚发现问题,而且此时疾病已到中后期。

中医与西医本源、本质上的不同

中医讲许多无形的成分,包括气、神、魂、魄等,因为是无形,无法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五千年前中医《黄帝内经》就已发现气、神、魂、魄,而现代西医却还无法研究呢?”这就牵涉中医与西医本源与本质上的不同。

结语

现代主流医学是西方医学,近几十年来西医有非常大的进展,例如药物、疫苗、外科手术、加护病房维生设备等;但是西医也面对很大的瓶颈,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忧郁症等诸多疾病无法根治,或许问题出在西医只研究到有形的“精”,无法研究无形的“气”与“神”。
中医起源于五千年前《黄帝内经》,昌盛时期已过,目前的中医属于“中西结合”。因时空背景差异很大,现代人已很难了解《黄帝内经》,其实能量(气)医学的老祖宗就是《黄帝内经》,古代中医珍贵、丰富的宝藏仍有待现代人来挖掘。

责任编辑:张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