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案件频传!医吁:家暴不应粘贴性别、单亲的标签

20230703_家暴案件頻傳!醫籲:家暴不應標籤化,與個人情緒管理、壓力耐受度較相關

近期家暴案件频传,新北市一名年轻家长在社群平台中公开自己用藤条抽打女儿小腿的视频、照片。日前一名小儿科医师也坦言自己以殴打、体罚的方式管教3名孩子。长年负责儿少保护的医师提到,经济、亲职压力、单亲等因素的确提高家暴风险,但行为终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管理等能力最相关。今时今日,选择以体罚管教子女的家长仍不少见,点开社群讨论串,偶尔会发现大家热烈讨论着哪种藤条打不断、适合管教。而实际执行体罚的父母也存在,一旦管教不当就容易演变成家暴案件。

两大管教过当案件引起社会哗然

日前一名父亲公开自己用藤条处罚女儿的视频与照片,今年才小五的女童跪在地上,被打得浑身伤、痛得哀号,而父亲的理由竟是只因为女孩考第5名,此案涉嫌暴力管教。亦有另一名儿科医师坦言自己在管教上遇到困难,为了让孩子记取教训,选择「打了小孩」,引起社会哗然,此案最后也被通报113。2022年,家暴案总共通报156,864件,其中为儿少保护案件高达25,193。台大医院小儿部儿童胸腔与加护医学科主任、同时也是儿少保护医疗中心主任吕立,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儿少保护案件。他指出,施虐者的对象通常以父母与主要照顾者为多,也是受虐儿生活中的核心对象。家庭构成与家暴无关,只与个人最相关不过家庭的构成型态,与家暴与否并无直接相关,吕立认为,单亲、再婚等情形只能当作风险因子,不会因为家庭有着特别的构成,就一定跟家暴有关。以单亲家庭为例,单亲照顾者可能需要独自承担照顾、经济与亲职压力,但优势是可以独自决定规划;若为双亲家庭,磨合洽当或许压力可均分,但双方意见磨合的过程可能也会成为压力来源。因此,家暴案是否发生,与当事人本人的个性、情绪管理能力与压力耐受度最相关。吕立强调,「每个人对于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的确有人在外形象非常好,但我们不会知道,当压力超过承受阈值,他的表现会不会出现变化。」有时候理智线断裂,冲动与暴力攻击,就可能成为他们下意识的反射动作。

吕立医师指出,家暴与家庭构成的样貌比较没有关联,与个人个性及相关能力较相关。家暴使儿少背负深刻创伤,专家皆不乐见家暴对儿少的创伤,会因受虐者的年龄、方式、持续时间、引起的伤害等原因而有所不同,后续的议题还包含儿少所受的创伤是否能疗愈。无论孩子是否经历家暴或看见家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吕立提到,过去曾有个病童生前最大心愿就是父母不要再吵架,显见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深刻冲击。吕立强调,所谓的暴力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发泄情绪的管道,以此控制他人的手段。儿科医学会发布声明表示,可以理解家长教养孩子的压力,但「体罚」没有办法达到教养目的。对孩子施以「暴力」,即使暂时有让孩子害怕恐惧的效果,但长远来看,反而容易造成孩子脑部发育、永久性神经、精神等创伤,与行为偏差,最后造成严重身心健康与社会问题。针对施虐者的支持与照顾,

家长育儿压力需适当提出、寻求资源针对平时有育儿压力的家长,儿科医学会强调,希望所有教养儿童的家长与照顾者,正视本身遭遇到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创伤,必要时积极求助各种资源,如心理谘商等,可以为了孩子而勇敢面对,好好学习情绪管理、达成非暴力沟通与正向教养,以适当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儿科医师也是人,一样可能出现管教不当的问题,在亲职教养过程中同样可能遇见困境,有如每一个平凡无奇的家庭;而单亲家庭也不应该被粘贴标签,因为他们不见得就会管教失能,最终还是得回归到人的身上,一旦发现自己情绪控管不佳、容易冲动行事,建议寻求第三方协助,以免最终发生遗憾,更使亲子关系出现难以弥补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