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整理环境,银向美好生活

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发现家中长辈有囤积行为时,以为是长辈习惯,或个性节省舍不得丢东西,久而久之,家中渐渐堆满各种杂物,家里环境脏乱不堪,你好意关心长辈收拾,或是想帮忙整理,却被长辈拒绝,甚至发生争吵,明明是好意,但做什么好像都不对,没有解决环境整洁的问题,又和长辈关系恶化,自己也很无力?

让我们来认识囤积行为,学习如何协助长者的方法吧!

囤积行为=缺乏收纳整理能力?
有囤积习惯的长者,并非单纯缺乏收纳整理能力,在生理上,可能因为大脑退化,影响认知功能下降,如常忘记东西放到哪,或忘记买过哪些东西,重复购买等,导致物品杂乱与囤积,或因身体衰老,而有困难清理囤积的垃圾;

在心理层面上,可能因早年物质缺乏,借囤积物品获得安全感,或与该物品有回忆的连接;又或是遭逢人生重大的事故,试图从囤积得到掌控感。此外,这些长者普遍有做决定的困难,即使是很小的决定;且在维持秩序与计划上,也会出现困难,同时可能也有完美主义的性格。

长者囤积行为有什么征兆?

1.搜集用不到、无价值,且通常被用过的东西,如旧报纸、回收瓶罐等。
2.当他人想协助处理或分类囤积物品时,表现出明显焦虑或压力反应。
3.空间已被物品堆满到无法使用。
4.拒绝邀请熟识亲友到家里,因为对自己囤积的状况感到尴尬。
5.有数量过多的宠物或动物在家里(动物像物品一样被囤积)。

如何协助长者改善囤积行为?
1.了解囤积行为,培养同理心
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对于囤积行为的认识,可阅读相关书籍或网站、咨询医疗人员等。了解囤积行为不单是收纳整理问题,也反映出长者可能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扰,较能减少用指责语气,与嫌恶态度看待长者,可尝试用长者的角度理解囤积行为,同理长者,建立良好关系。

2.陪伴长者讨论收拾,而不是帮忙收拾
和长者一起讨论收拾的日期和时间,范围可从影响生命安全,或造成生活显著不便的地方开始,例如逃生路线被阻挡、常找不到钥匙等。一次选择一个居室或区域,并设定收拾的时间,如两小时收拾好一个区域,收拾完一个地方,再进行下一处,可以让长者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有意愿继续。过程中,可让长者决定什么要丢、什么要留。耐心陪伴长者,从他们可以开始的地方去做,即使是很小的地方。

3.分类捐赠物资,增加助人行为
协助长者分类可捐赠的物品,透过捐赠物资,长者能用较正向的角度看待整理物品,有助人的意涵,而不只是舍弃、浪费的想法。

4.适时的正向鼓励
正向鼓励可以促进长者沟通的意愿,并增加整理的动机与信心。鼓励可从小地方开始(如长者有意愿开始讨论),且须具体(你能够开始一起讨论真的很棒!),并保持态度正向。

5.持续关怀与陪伴
除了了解与协助长者的囤积行为,持续的陪伴与关心是很重要的,让长者有被关怀支持的正向感受,而不只关注在外在的囤积行为表征。

6.寻求居家清洁收纳专家的协助
现在坊间有许多整理收纳的专家,可协助到府整理,能提高整理的效率,但请先征得长者同意,再找专家协助,否则强迫整理的结果,可能还是继续囤积。

7.寻求专业医疗协助
长者囤积行为导致环境脏乱问题,并非是长者不具备整理能力,更关键的是长者隐藏的心理困扰,如缺乏控制感或安全感等,或其他生理疾病所导致,如失智等,因此适时寻求专业医疗协助是需要的。若长者无意愿就医,认为自己没问题,可从长者较能接受,或常抱怨的身体状况,协助长者就医,例如失眠。

长者的囤积行为易让人感到无奈与不适,当环境没有改善,且冲突增加,最后常是互不往来,眼不见为净。但事实上,外在的混乱环境是反映长者内心的困境,这些长者更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与耐心陪伴,当我们对囤积行为有更多认识与同理,才有机会真正协助到长者,减少囤积行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