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不欲生」的冬季痒?带状疱疹惹祸「年纪」增加发生和后续神经痛机率

50岁以上、有慢性疾病、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压力大、免疫不全、癌症患者,以及曾得过带状疱疹的人都是罹患带状疱疹的高风险族群,尤其是女性、50岁以上、带状疱疹病灶数较多者更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高风险族群,别忘了施打疫苗来增加保护力。近日一名70多岁的阿嬷皮肤出现红疹、搔痒及刺痛,原以为是冬季乾痒,多涂点乳液就可改善症状,没想到患部持续向外扩散,且搔痒感、疼痛感加剧,并长达数日之久,让她连饭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直到前往皮肤科门诊就医后才发现是带状疱疹发作,而非冬季常见的皮肤疾病或罕见毒虫叮咬,对症下药后情况缓解许多,阿嬷也重回正常生活。

50岁后发生机率明显上升每3人就1人会得双和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翁子玉表示,俗称「皮蛇」的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复发引起的疾病,盛行率约千分之5(4.89‰),大家小时候都有得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经验,症状缓解后,病毒便会潜伏在人体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便有机会复发。研究显示,年龄是带状疱疹发作的关键,50岁后发生机率明显上升,研究也指出,带状疱疹的机率为32.2%,意指每3人就1人会面临到带状疱疹的困扰,千万不可轻忽。翁子玉指出,初期带状疱疹的症状多数并不明显,主要是些许痒感或刺痛感,民众常误认为肌肉酸痛或落枕,待后续水泡、红疹或淋巴结肿大出现时,疼痛感将越发明显;但也有些人在水泡出现后才开始感到剧烈的刺痛感。有别于一般的皮肤疾病,带状疱疹会沿着神经节扩散、曼延,也因此才会有「皮蛇长满一圈会死掉」的迷思出现,但双侧发生的情况相对少见。除疼痛不适影响生活质量,患部过度搔抓也可能造成细菌感染或伤口溃疡等皮肤问题。

口服或注射药物控制高风险族群可施打疫苗保护一般来说,带状疱疹未治疗约数周可自行痊愈,翁子玉建议仍可前往皮肤科门诊寻求专业咨询,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抗病毒或止痛药物来控制病毒扩散、减缓疼痛的曼延,特别是发作在额头、头皮、眼皮及鼻子等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时,若不及时治疗,恐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伤及眼角膜。另外,也建议50岁以上、有慢性疾病、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压力大、免疫不全、癌症患者,以及曾得过带状疱疹之高危险族群来施打疫苗增加保护力。值得注意的是,若带狀疱疹发作90天后仍有疼痛,医学上便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时间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其中以女性、50岁以上、带状疱疹病灶数较多、发作于头部、荐骨部位、有出血性水泡及症状前期就出现带状疼痛等为高风险族群。若能在急性发作期就给予药物治疗,就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翁子玉指出,「年纪」同样是引起「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关键,疼痛感常为阵发性、持续性或频繁的疼痛,具有灼热、针刺或电刺等特征,可能伴随感觉异常、触觉敏感或虫蚁鑽动的感觉,如生产般「痛不欲生」严重影响生活。目前有可透过多种药物来减缓神经痛的严重度,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膏或贴布,近年有部分抗癫痫或抗忧郁药物,经研究证实抑制神经痛的效果良好,已被食药署核准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控制,双和医院皮肤科也有低能量激光仪,可以加强对疼痛的控制,但实际使用上还必须考察患者的个别状况,民众若有相关疑问可至皮肤科门诊寻求专业协助。